蒋介石亲封女将军,苦等陈毅十年,晚年为见面失声痛哭,孤独终老

社会 04-01 阅读:0 评论:0

国共合作抗日之前,两党的关系并不算太好,各自在对方的党派中都安排的有卧底。

出于自身的安全和党组织的任务,这些卧底大多数跟党内接头人单线联系,甚至党内领导都不一定知道。

陈毅将军有一个约定过结婚的红颜知己,就曾作为卧底在国民党政府内活动,还被封为了少将。

高尔基欣赏的女作家

这个女将军叫做胡兰畦,是黄埔军校的武汉分校出来的女兵,她的军事素质绝对是无可挑剔的。

但毕业后没几年,胡兰畦就被蒋介石点名赶出江西省,她的妇女运动相关的工作也没了。

无处可去,自己又被蒋介石针对,只能出国去找一个事做,于是胡兰畦就前去德国,考察外国社会救济相关机构的运作。

在德国考察的时候,胡兰畦就与廖承志母子住在一起,也渐渐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和理念,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胡兰畦在德国加入共产党的时候,同意她加入的是那时候中共在共产国际的代表王明。

王明对于宋庆龄等反蒋国民党人士的认识不足,觉得他们只是中间派,有欺骗性,不能接触。

胡兰畦却认识宋庆龄,并在宋庆龄回国奔丧时陪同宋庆龄一起,这成了她在党组织开除她的理由。

但胡兰畦就十分不解,毕竟自己陪宋庆龄回国的事情是经过党组织同意的,谁知道回来后就被开除党籍了。

于是胡兰畦就向共产国际申诉,重新恢复了党籍,但党组织内部还是不认同她。

在胡兰畦的回忆中,她恢复党籍后,也没有党内的同志再通知过她开会,她的党证也再没有还给过她。

希特勒上台后,大量共产党被抓捕,胡兰畦也在宣传过程中被抓进了德国的牢房之中。

而在宋庆龄等人的抗议之下,胡兰畦才最终获得释放,牢里的经历成为她思想精神成长的肥料。

由于胡兰畦之前的宣传行为,尽管又多人为她担保,但最后胡兰畦还是被赶出了德国,去到了法国居住。

而德国的党组织在转组织时,依旧对胡兰畦不善,向法国党组织介绍时,也只是说明她是反帝同盟的成员,没有承认她的党籍。

胡兰畦在法国的生活也十分紧迫,不得不半工半读,尽管宋庆龄曾写信要资助她,她也担心给宋庆龄添加负担,并未同意。

在法国的艰苦岁月中,胡兰畦把自己在德国牢房里的经历写了出来,并发表在了报刊上。

在文章中,胡兰畦将德国法西斯的恶行通过亲历的方式写了出来,立刻引起广泛的关注。

而胡兰畦也因为这本书的名气,被一位苏联留学的中国学生写信邀请,希望她代表中国作家参与作家代表大会。

胡兰畦听到高尔基是大会的主持十分兴奋,当即同意了前往苏联参与会议,而高尔基也十分欣赏她。

在高尔基的帮助下,胡兰畦在苏联得到了住所,并从此在苏联定居了下来,但胡兰畦依然十分关注国内形势。

第二年,胡兰畦抓住被派遣回香港参与抗日宣传工作的机会,终于再次回到了国内。

高尔基离世的时候,胡兰畦成为了治丧委员会的医院,参与了高尔基的葬礼,可以说在作家这个层面上,胡兰畦已经做的很好了。

与陈毅的轶事

胡兰畦很早就对文学有了兴趣,因此她能够受到高尔基的欣赏也并非是意料之外的事。

事实上,胡兰畦与陈毅的结识就是因为那时对文学十分喜欢的她看到了陈毅的文章。

胡兰畦极为主动地找到陈毅发文的报馆,表达了对陈毅文章的喜爱,并与陈毅结为好友。

几年后,胡兰畦与陈梦云结了婚,她想要与陈梦云一起为革命贡献力量,立下了陈梦云不放弃革命,就不与陈梦云离婚的约定。

但陈梦云并不是很支持她的革命行动,当时胡兰畦正准备加入黄埔分校学习,陈梦云就几次阻拦,最终才无奈同意。

谁知胡兰畦在黄埔分校又见到了陈毅,那时候的陈毅隐藏着共产党的身份,仅仅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的文书行动。

而胡兰畦的好友赵一曼曾邀请胡兰畦加入共产党,但胡兰畦要与陈梦云离婚才行。

陈梦云算是旧时代的军阀,正值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党对于军阀并没有好感,因此才有这个要求。

而胡兰畦也坚守着约定,称陈梦云并没有放弃革命,不会为了加入共产党而与陈梦云离婚。

陈毅后来也曾约胡兰畦曹頫,席间聊到了这个问题,但即便如此,胡兰畦也没能在那时就成为共产党的一员。

陈毅准备讨伐蒋介石的时候,曾来找胡兰畦等朋友辞行,陈毅向朋友们介绍了搞武装斗争的思想。

后来胡兰畦就经历了一系列出国的事情,直到1936年才回到了内地,并成立战地服务团做宣传与救助工作。

而那时候陈毅带队路过,在南昌遇到了胡兰畦,两人互道思念,有了结婚的想法。

但父母同意,两人感情也有,却依旧没能结成婚姻,这又是因为胡兰畦隐蔽的共产党员身份。

那时候国共两党互有提防,胡兰畦这个很少人知道的共产党员可以很好地隐藏在国民党之中为共产党的行动贡献力量。

因此,如果胡兰畦嫁给陈毅,那么就立刻会暴露出她的共产党身份,为她自己甚至党组织带来危险。

因此,为了大局考虑,经历十年再相见的两人也只能依依惜别,甚至不能在明面上有过多的联系。

分别时,陈毅曾说,若是两人三年内还不能结婚,那就是两人有缘无分,结婚之事就作罢算了。

上海解放后,陈毅成了上海的市长,思念心切的胡兰畦写信给上海市政府写信要见陈毅。

但当她来到上海市政府的时候,见到的却是副市长潘汉年,潘汉年告诉她陈毅已有妻子,还有儿女在伴。

胡兰畦知道不能给陈毅带来困扰,就默默离开,此后几十年,胡兰畦终身未嫁,一个人生活着。

晚年悲惨

胡兰畦在为抗日事业做贡献的时候,曾因为功劳很大,被蒋介石封为少将,这个身份帮助胡兰畦在国民党内为共产党做了很多事情。

但国民党少将的身份是把双刃剑,解放前她作为卧底,这身份是掩护;解放后的特殊时期,这身份就成了诬陷她的最好说辞。

在建国后的特殊时期里,胡兰畦由于自己一直没能确定下来的党籍惨遭诬陷,多次陷入批斗、改造之中。

她与著名作家刘心武的母亲有旧,曾经去拜访过一次,但也就只拜访了那一次。

不是因为她年老体衰,无法频繁走动,而是因为她一直在被诬陷,根本无暇去顾及好友之间的交流。

刘心武是这样描写胡兰畦的,他说胡娘娘是一个眼睛很大很亮,衣着却颇为陈旧的妇女。

这等描写十分写实,但也十分悲哀,当一个曾为国奔走,最终却是如此的女战士出现在面前,没有人不会为之难过。

还好最终她恢复了党籍,得到了平反,没有在长年的折磨中离世。或许平稳的晚年生活,已经是对这位革命战士最好的安慰了。

信息来源:

胡兰畦——百度百科

抗战女将军胡兰畦:与陈毅相约“互等三年”(图)——中新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