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柬协议刚签,邻国就插手,要用一份协议,约束中柬运河合作
前不久,中方领导人到访柬埔寨时,和柬埔寨方面就德崇扶南运河合作签署五项协议,这也标志着这一项目正式从前期准备阶段,过渡到了全面建设阶段,中柬此举可以说是为项目长久运营做好了完全准备。
然而,在这一好消息传出没多久,一个邻国就介入此事,试图从中制约中柬在该项目上的合作。
(湄公河水域)
日前,柬方媒体就透露,当下湄公河委员会已经发表了一份声明,要求柬埔寨方面提供一份“德崇扶南运河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并在其中详细阐述这条运河对湄公河流域可能带来的“任何影响”,以及说明运河修建是否违反1995年《湄公河协议》。
至于要求提供报告的原因,该委员会则指出是因为这条运河,已经引起了“环保人士”的担忧,这些人认为运河将进一步破坏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再加上现在上游的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导致该地区出现干旱和盐碱化问题了,所以其担心这一项目会再次让情况恶化。
柬方媒体特别指出,现阶段该委员是由越南方面当值的。这样看来,一切就说得通了,从中柬传出消息要修建这条运河开始,越南方面就持强烈反对的态度。
对于越方提出的关于“环境问题”的质疑,柬方也做出了回应。柬埔寨政府表示,该运河对环境的影响极小,同时也符合1995年《湄公河协议》规定。而中方这边则强调,和柬埔寨方面将按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原则”来修建运河。
对于越南方面而言,其之所以现在站出来插手此事,是因为德崇扶南运河修建后对越南不利。
首先会让其经济利益受损。
此前柬埔寨大约三成的出口货物,都需要经过湄公河到越南出海,这就导致其每年都得向越南缴纳巨额的通行费。但是柬方运河建成后,柬埔寨的这些货物,就可以从白马海港出海了,无需经过越南,届时越南也没办法再收过路费了。
柬埔寨货物不再依赖越南港口后,越南的港口经济和相关产业,如物流、仓储、贸易等都会受到连锁负面冲击,以往依赖货物过境带来的经济收益将大幅减少。
(德崇扶南运河奠基仪式现场)
其次就是会使越方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下降。
过去越南一直试图在东南亚地区保持其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卓越地位”,特别是对柬埔寨和老挝。但是运河建成后,将促使柬埔寨实现自主发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越南在区域中的影响力,改变了区域力量平衡。
最后,越方最担心的还是军事层面。由于由中方参与援建,越方就担心运河在建成后,中方会为其提供军事领域的帮助,同时也便利了中方在柬埔寨的军事存在,长远来看将对越南的安全形势构成威胁,改变了地区的安全格局。
但反之,站在中柬两方的立场来看,修建这条运河对彼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柬埔寨来说,修建这条运河的核心诉求,就是实现经济独立和国家复兴。
在运河奠基仪式上,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条运河修好后,柬埔寨将不再仰人鼻息。运河命名“德崇扶南”,也暗含对古代高棉文明的致敬,被视为柬埔寨摆脱殖民遗产、实现完全主权的里程碑。
现阶段柬方已经通过宪法“特别项目条款”为运河护航,明确拒绝外部干预,洪玛奈更是坚定宣称会“不惜代价修建运河”。
在运河建成后,金边到白马港的航程缩短400公里,货物可直接通过本国港口出海,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年节省费用超5亿美元。预计到2050年,运河仅运输收入即可达8800万美元,综合经济效益将达5.7亿美元。这一转变使柬埔寨从“陆锁国”升级为“海陆联国”,彻底摆脱对越南的经济依附。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
而对于中方来讲,这条运河则能为我们构建区域经济走廊和能源安全网络。
截至现在,我国80%的石油进口还依赖马六甲海峡,而德崇扶南运河建成后,中东油轮可经缅甸皎漂港通过中缅油气管道输送至云南,再沿澜沧江—湄公河水系南下,经运河直达南海。这一“铁水联运”网络将大幅降低中国对单一航道的依赖,为能源供应链提供“双保险”。
同时,运河与云壤海军基地还能形成“经济—安全”双支柱:前者推动区域贸易一体化,后者升级为可停靠航母的综合性保障中心,监控南海航道与马六甲海峡,与永暑礁、三亚基地构成“黄金三角”。这种模式复制了瓜达尔港“以经济促安全”的成功经验,既增强柬埔寨海上防御能力,又为中国在南海的战略投射提供支点,有效对冲美国“印太战略”的渗透。
总之,德崇扶南运河不仅是一条物理通道,更是中柬战略互信的试金石和区域秩序重构的催化剂。所以基于以上考量,中柬必将突破一切阻力,推动运河顺利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