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暴妻子驾车致夫死亡一审被判故意杀人
一起极具争议的刑事案件,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社会各界激起层层涟漪。去年 5 月 21 日凌晨,一场因夫妻矛盾引发的悲剧轰然上演,最终以男子殒命、女子获刑的沉重结局收场,而这份判决结果也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
回溯事件,当日凌晨一点多,一场激烈的冲突毫无预兆地在一对夫妻间骤然爆发。妻子惨遭酒后丈夫持刀恐吓与暴力相向,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她好不容易抓住机会,成功坐到汽车驾驶座上。行车记录仪完整记录下这场惊心动魄的冲突全程:驾车途中,丈夫多次无视交通法规,肆意闯红灯;2 点 47 分,车辆抵达王某家附近;2 点 55 分,丈夫粗暴地将妻子拽到汽车尾部,不仅扯破她的衣物,随后又强行将其拉回车上;直到 3 点 09 分,丈夫在车外低头专注查看手机,妻子才瞅准这转瞬即逝的时机驾车逃生。
然而,就在女子驾车拼命摆脱危险之际,紧追不舍的丈夫竟做出惊人之举 —— 爬上汽车前机盖进行阻拦。当车辆行驶至一处路口时,意外毫无征兆地降临,最终男子经全力抢救仍无力回天。近日,石家庄中级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女子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 11 年。
法院给出的判决理由是,女方在明知丈夫位于车盖上的情形下,依旧执意驾车前行,此行为属于 “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但这一判决依据,一经公布便招致众多质疑之声。从事发背景来看,当时女子的生命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已被丈夫打得气息微弱,几近昏迷,并且汽车钥匙还掌控在男方手中,随时都有解锁车门的可能。在如此极度危险的困境中,女子满脑子只想着如何保住性命,实在无暇顾及丈夫的安危。更何况,倘若当时女子选择停车,极有可能遭受更为致命的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不少人认为,在这起事件里,女子驾车逃离应属于紧急避险行为。作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丈夫理当知晓爬上行驶车辆前机盖的巨大危险性,却仍然选择用这种极端方式阻拦妻子离开,无疑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险境。这场悲剧更像是一位绝望女子在生死边缘拼尽全力的求生之举,而非主观故意去剥夺他人生命。目前,案件引发的争议仍在持续发酵,同时也促使公众对婚姻矛盾处理、法律判定尺度等诸多方面展开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