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妈祖传奇:庇佑四海的海上 “活菩萨”
在中国沿海一带,有个特别有名的传说,主角就是妈祖,她可是守护海上安全的神仙。对于海边的渔民和跑船的人来说,妈祖就像黑夜里最亮的星星,一直保佑着他们在大海上平平安安。
妈祖原本是北宋时期,福建莆田湄洲湾边一个小渔村的普通渔家姑娘,叫林默。她打小就特别善良,还聪明得很,感觉就像是老天爷派来保护这片海域的。林默从小就对大海特别熟悉,懂天文知识,水性也好,这些本事为她以后救海上遇险的人打下了基础。更难得的是,她还会医术,心地特别软,只要有人遇到困难,她肯定会帮忙。
湄洲岛和大陆之间的海峡,礁石多,暗流也多,特别危险,就像藏在暗处的猛兽,随时威胁着过往的渔船和商船。好多船在这片海域出过事,可每次人们快绝望的时候,林默总会及时出现。她胆子大,脑子也聪明,一次次在狂风巨浪里救人,把那些快没希望的人从鬼门关拉回来。大家对她的本事特别惊讶,说她能坐在草席上渡海,就跟在平地上走路一样轻松;还能提前知道吉凶,在船家出海前告诉他们能不能去,所以大家都尊称她为 “神女”“龙女”“通贤灵女”。
可惜啊,命运对这个善良的姑娘不太公平。宋雍熙四年,林默才 28 岁,在一次救渔民的时候,不幸去世了。她这一走,整个渔村都特别伤心。可奇怪的事儿接着就来了。林默去世后的第一个月圆夜,海面突然泛起一层柔和的蓝光,就像一盏盏明灯,把黑漆漆的海面照亮了。村民们吃惊地发现,那蓝光里好像有个穿白衣服的女人,长得特别像林默。她双手合十,嘴里还念念有词,接着,原本波涛汹涌的海面就慢慢平静下来了。看到这一幕的渔民都赶紧跪地磕头,他们都相信这是林默显灵,成了神仙,还在大海上保佑大家呢。
为了纪念她,人们在她以前举灯给船引路的湄峰上,建了一座庙,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纪念妈祖的庙。庙建好以后,妈祖显灵的事儿就更多了。每次出海,虔诚的渔民都会在船头摆上妈祖的神像,烧香祈祷。有一艘商船在海上遇到了大暴风雨,狂风把船帆都吹破了,海浪像发疯的野兽一样不停地撞船,船都快翻了,船员们吓得要命,都赶紧跪地求妈祖保佑。就在大家觉得没指望的时候,船头的妈祖神像突然发出一道金光,这光变成了一道看不见的屏障,挡住了海浪。紧接着,天空出现一道漂亮的彩虹,暴风雨一下子就停了,商船最后平安到了目的地。
从那以后,妈祖的故事就像风一样,很快传遍了全国,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妈祖的信仰越来越火。从北宋开始,经过宋、元、明、清四个朝代,14 位皇帝先后给妈祖封了 36 次号,从最开始的 “夫人”,慢慢变成 “天妃”“天后”,最后成了 “天上圣母”,最长的封号有 64 个字呢。妈祖的祭祀活动在清代还被列为国家祭典,和陕西黄帝陵祭典、山东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
现在,妈祖的信仰已经传到了国外,全世界都有。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大概有 3 亿多妈祖的信徒,46 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近万座妈祖庙。妈祖成了沿海华人的精神寄托,她代表的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无数人勇敢面对生活,传递温暖和希望。
在妈祖的老家福建湄洲岛上,有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这座庙是北宋建的,经过这么多年,又经过历代的修缮,现在已经很有规模了。庙的顶端,有一尊 14 米多高的石雕妈祖像,特别庄重。这尊石像用了 365 块花岗岩精心雕刻而成,意思是妈祖一年到头都在守护着海上的安宁。妈祖手里拿着玉如意,面容慈祥,眼睛坚定地望着东海,好像一直在留意大海上的情况,随时准备救那些遇到危险的人。在一些特别的日子,像妈祖诞辰的时候,来朝拜的人经常能看到妈祖像周围有一圈淡淡的光晕,就好像妈祖在用一种神秘的方式和大家交流,接受大家的敬意。
在台湾北港的朝天宫,也有一尊和湄洲妈祖庙一样大的妈祖石雕。这尊石像朝着湄洲妈祖庙的方向,和对岸的妈祖像隔着海遥遥相望,就像一对感情特别好的姐妹。从明朝开始,福建人跨海去台湾,妈祖文化也跟着在台湾扎了根,成了连接两岸人民感情的重要纽带。现在,台湾全岛规模比较大的妈祖庙有 800 多座,妈祖文化在台湾特别受欢迎。每年春节到 3 月 23 日妈祖诞辰这段时间,台湾各地的善男信女都会涌到妈祖庙,那时候香火特别旺,锣鼓喧天,热闹极了。在热闹的庆典上,有信众在诚心祈福的时候,看到庙里面供奉的妈祖神像眼睛里好像闪着光,就好像妈祖感受到了大家的诚意,在用特别的方式回应大家的祈祷。
妈祖,这位千百年来中国人心里的海上保护神,不光在人们的信仰里保佑着海上平安,还成了一种很重要的文化符号,把两岸的人紧紧连在一起。她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在历史长河里一直闪闪发光,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勇敢面对生活里的困难,传承着中华民族善良、勇敢、互相帮助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