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2025年展望
在2025年2月27日北京举行的光伏行业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提出,乐观情况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同比增长10%。这一预测基于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兴市场需求爆发及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但也需正视产业链价格下行、政策波动等系统性风险。
1.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过税收抵免、可再生能源目标等政策推动光伏发展。例如,美国能源部持续资助光伏研发,德国提出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目标。新兴市场如中东、拉美和非洲因电力需求激增和光照资源丰富,成为增长亮点。2024年,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亚洲国家组件出口量增幅显著。
2. 技术降本与效率提升
2024年,中国光伏技术持续突破:TOPCon电池平均效率达25.4%,HJT电池达25.6%,钙钛矿技术多次刷新世界纪录。硅料、硅片薄片化及组件0BB技术普及,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使光伏在更多地区具备经济竞争力。
3. 装机规模预测分歧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531-583GW,同比增长约10%。而第三方机构TrendForce预测更高,达596GW,显示行业对中长期潜力的信心。
1. 高位装机与政策不确定性
2024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277.57GW(同比+28.3%),但2025年受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电价市场化改革等政策落地时间差影响,行业存在观望情绪,预计新增装机215-255GW,可能出现同比下滑。
2. 出口结构变化与贸易壁垒
2024年中国光伏出口额同比下降33.9%,但电池、组件出口量逆势增长46.3%和12.8%。硅片出口下降13.3%,反映海外本土产能扩张对上游环节的冲击。组件出口超1GW的市场从29个增至38个,亚洲、中东等新兴市场贡献显著。
3. 产业链价格下行压力
2024年多晶硅、硅片、组件价格分别下跌39%、50%、29%,导致企业亏损面扩大。33家光伏上市公司预亏超350亿元,行业现金流危机加剧。
1. 供需失衡与竞争内卷
2024年国内硅片、组件产能利用率不足60%,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剧价格战。工信部已提出通过提高资本金比例、技术指标等门槛优化产能布局。
2. 技术升级与海外布局
企业需加速向N型技术、钙钛矿叠层等方向转型,并通过“上下游联动出海”策略规避贸易壁垒。例如,通威在盐城建立实证基地,验证多场景技术适配性。3. 政策协同与市场机制完善
国家能源局呼吁建立电价差价结算机制稳定收益预期,同时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公平竞争。欧盟碳关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外部政策亦需动态应对。
尽管短期面临调整,光伏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
- 技术迭代:2025年N型电池市占率或超50%,BC技术进入央企集采;
- 场景拓展:光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等新模式将打开增量空间;
- 全球协作: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海外本土化产能布局成破局关键。王勃华强调,行业需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协同跨越周期。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下,光伏仍是能源革命的核心引擎,但企业需在激荡中锻造韧性,方能在新一轮增长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