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节气 】 立春回味节气文明 迎春养生和节气的精神与器物文明

社会 03-26 阅读:6 评论:0

欢迎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评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送人玫瑰,留有余香

回味节气文明,迎春养生。

立春:迎春花作为立春的代表花卉,站在了迎春的最前线。“立春”宣告着春回大地,草木萌发,万物复苏!这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到来,直到“雨水”节气之前,这半个月都属于立春节气。立春不仅是春天的起点,还是汉代以来所使用的黄历历法的新年起点,因此立春这个节气在一年中特别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悠悠千载,立春春来

从节气的观察来看,“立春”在中华文化中已经确立了几千年之久。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所以在立春之际,人们会展现内心的诚敬之意,并通过隆重的祭典来表达敬天信神的精神。《礼记·月令》中记载了立春日的礼仪,天子会亲自率领百官举行春祭,庆贺天地春来,同时施惠于人民,教导他们如何依循天时作息、农耕。朝廷的典礼、法规等也都谨慎遵循日月星辰的运行法则,不敢违背天道。

节气的精神与器物文明

中华古人通过观察天地万物以及物候现象,形成了一套节气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先民根据观察天道运行的结果,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作为一年中生活与行事的指引,并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历法。经过几千年岁月的考验,“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和文明高度得到了验证。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已经成为世界人类文明遗产,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的表现同时兼具精神和物质的内容。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的天坛,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典型的祭天建筑群。天坛中的祈年殿,初名“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是明清两代祭拜上天与祈祷丰收的地方。嘉靖二十四年,它被改为三重顶圆殿,殿顶由上而下依序覆盖青、黄、绿三色琉璃,分别对应天、地、万物。乾隆十六年,它又被改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并正式命名为“祈年殿”。

在“天人合一”的精神指引下,立春节气文化展现了丰富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它指引我们后代人回归天道,从敬天敬神、慈悲生命的精神出发,共同弹奏出永续的生命之春的乐章!

鉴于平台规则,只有您点了“关注”,与我互动才会成为铁粉。可天地间以享受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推送。谢谢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