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23900型舰体合拢,或将搭载垂直起降战机,弥补航母空缺?

军事 04-03 阅读:2 评论:0

八年维修仍未完成,“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窘境,如同俄罗斯海军远洋作战能力的缩影。

俄乌冲突的持续进行,更是让资源本就捉襟见肘的俄罗斯海军雪上加霜。

就在这困境之中,一抹希望的曙光却意外出现——俄罗斯自建的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23900型,近日完成了舰体分段合拢这一关键节点。

俄罗斯海军正经历着一段漫长的“航母空窗期”。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这艘俄罗斯目前唯一一艘航母,已经趴在船坞里长达八年之久。

持续的俄乌冲突,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陆地战场,这无疑进一步拖延了“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进度,也加剧了俄罗斯海军远洋作战能力的不足。

就在这时,23900型两栖攻击舰的出现,给俄罗斯海军带来了一丝希望。

从商业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位于刻赤造船厂干船坞中的23900型舰,其舰体分段已经合拢。

一些俄罗斯网友对照片进行分析后发现,23900型舰的实际尺寸比官方此前公布的数据要大得多。

据估算,该舰长度约为220米,宽度约为40米,满载排水量可能超过4万吨,远超之前外界预测的2至2.5万吨。

在俄乌冲突导致军费紧张的情况下,23900型舰的建造为何能如此迅速地推进?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俄罗斯可能效仿了某些欧洲国家海军的做法,在建造23900型舰时大量采用了民用标准。

相比于军用标准,民用标准在设计、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较低,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和工期,这或许是23900型舰得以快速建造的关键原因。

自23900型舰项目曝光以来,外界就一直猜测它可能搭载固定翼垂直起降舰载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航母的作用,成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接班人。

由于对俄罗斯大型军舰建造能力的普遍质疑,这一猜测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更有甚者,去年俄罗斯国内甚至出现了从中国回购“瓦良格”号航母(即中国海军的“辽宁舰”)的提议,这从侧面反映出一些俄罗斯人对海军长期缺乏航母的焦虑。

如今,23900型舰的舰体合拢,似乎预示着俄罗斯正在逐步恢复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能力。

这或许表明,普京政府并不打算依赖中国,也不想让海军继续苦等“库兹涅佐夫”号,而是选择加快新型准航母的建造,这其中或许也包含了“元首意志”的因素。

尽管23900型舰的建造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距离真正服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后续的建造工作、海试等等都需要时间,预计该舰服役时间不会早于2028年。

如果“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此期间仍无法修复,那么俄罗斯海军缺乏远洋航空作战能力的困境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23900型舰的出现,能否真正弥补俄罗斯海军的航母空缺?

它能否承载俄罗斯海军的远洋作战梦想?

这艘4万吨级的巨舰,能否在未来的海洋中展现出应有的实力?

这一切,都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