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解放军总政通令:给王涛记一等功,技术等级相当于副师
【前言】
1995年5月19号,解放军总政治部下了个通知,给王涛这个咱们军队的乒乓高手记了个一等功。为啥呢?因为他在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太牛了,拿了男子团体的金牌,还有男双、混双的金牌,男单也拿了个铜牌。
王涛这回已经是第四次拿到一等功了。而且啊,早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他就因为表现出色,被总政治部评为了杰出运动员,还得到了一枚二级英模奖章呢。
【王涛从小与乒乓结缘,却因身高差点断送前程】
在北京城西边的红山口那儿,有个八一体工大队,专门培养军队里的体育明星。而紧挨着它,就隔了一堵墙,是国防大学,那里可是培育咱国家三军将领的地方。
1995年5月22号那天,体工大队搞了个表彰大会,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亲自到场,给王涛戴上了一枚亮闪闪的军功章。于上将还鼓励所有解放军运动员,让大家多向王涛看齐。可王涛呢,他却谦虚地说:“我是军队一手培养起来的,我的心啊,早就跟军营连在一起了。”
这天,王涛把还沾着汗水的运动服给脱了,换上了一套整洁的文职军官装。
这位28岁的乒乓球高手,在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拿下他的第8个世界冠军头衔后,又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一等军功章,这可是他的第四枚了。这样一来,他就成了300万人民解放军里,拿到一等功次数最多的佼佼者之一。不光如此,他还被部队破格提拔为体育三级,这个级别在军队里,可相当于副师级的专业技术水准呢。
在和平年代,军人能拿到一枚一等军功章那可是相当难,而王涛居然拿到了4枚,这简直就是奇迹啊。这背后都是王涛拼出来的,也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对王涛那是真的看重。
王涛从小就爱上了打乒乓球,这份热爱得归功于他那痴迷乒乓球的父亲王世俊。王世俊是个公认的“球痴”,他对乒乓球的热爱深深影响了王涛。王涛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在球桌前挥汗如雨,那份专注和热情,让王涛也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王涛对乒乓球的喜爱,就是从他那位“球痴”父亲那里传承下来的。从小到大,王涛一直对乒乓球情有独钟,这份热爱至今仍未减退。
1967年12月13号,王涛降生在北京,他家可是个音乐世家,老爸王世俊是全总歌舞团乐队的头儿。王世俊特别喜欢运动,还是歌舞团乒乓球队里的“大拿”。不过,每次打完球,他都会感慨,没走上体育这条路,真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王涛小时候,因为老爸的缘故,试着拉过几天小提琴,但没多久,他就更喜欢上了乒乓球拍。王世俊瞧出儿子这爱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之后每次打球都带上王涛一起去瞧热闹。
小王涛跟老爸看了几场球赛后,心里直痒痒,想自己上手试试。王世俊见状,就把他以前用过的旧球拍翻了出来。他先是把上面的胶皮撕掉,然后拿起锯子,细心地把球拍形状修整了一番。接着,他又用砂纸仔细地打磨,觉得还不够光滑,又用牙膏一点点地细磨,最终,一个小巧的球拍就这么诞生了。
打从那时候起,乒乓球就成了王涛小时候最爱的玩意儿,他四岁那会儿,就已经能站在正规的乒乓球台前挥拍开打了。到了五六岁,爸爸王世俊经常带着他去公园的球室练球,还找来了像郭跃华这样的高手给他当教练。九岁那年,王涛顺利进入了什刹海体校,刚进去那一年,他就拿了市里的少年组亚军。
不过,就连后来大名鼎鼎的王涛,也曾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要不是当年那些军队里的体育教练有眼光,发掘了他,咱们可能就见不到这位世界冠军了。
王涛11岁那年,碰到了一个大抉择,就是要不要走专业运动员这条路。他妈妈个子不高,才1米55,可能因为这遗传,王涛也一直长得不咋高。正因为这样,北京市乒乓球队没选上他。但幸运的是,基建工程兵乒乓球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第一个收留了他。
真遗憾,王涛只在基建工程兵打了一年乒乓球,部队就解散了,其他军区的乒乓球队也都没了,只剩下八一队和新疆军区队。为了继续打球,13岁的王涛不远千里跑到乌鲁木齐。到了14岁,王涛在全国少年乒乓球赛上拿了第三名,这下他总算进了八一队。从那儿开始,王涛就一步步朝着世界冠军的路前进了。
王涛个子不高,活动范围有限,这身材上的小短板,以前差点儿让他和乒乓球世界冠军的荣誉擦肩而过。但王涛没有被天生的劣势打倒,反而激起了他的拼劲儿,他玩命地训练,就为了补上这块短板。王涛心里明白,要想凭这身高打出好成绩,就得比别人更机灵、更快。于是,他对自己那是真狠:大夏天的,顶着大太阳,还穿着厚厚的绒衣绒裤跑长跑;练球的时候,腿上绑着重甸甸的沙袋,累得直想吐,他也咬牙坚持,绝不罢休。
在军营这个大熔炉的锻炼下,王涛的球技越来越厉害,他的打法变得既快又隐蔽,拉冲弧圈球迅猛无比,反手的一个“弹球”绝技更是常常让对手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1987年,王涛去参加了六运会,跟江嘉良、滕毅、惠均、韦晴光这些高手对决,他一股脑儿往前冲,最后竟然打败了所有人,拿了男单冠军,这可是个大惊喜,也给八一队长了脸,因此他还立了个一等功。在那一年和接下来的1988年,王涛都拿到了全国单打冠军的头衔,到了1989年,他又在全国锦标赛上摘得了桂冠。
1991年那会儿,王涛可是八一乒乓球队男团里的顶梁柱,他给八一队拿下全国乒协杯男团冠军出了大力气。那一年,他还在41届世乒赛上拿了混双冠军,因为这,他又一次立了一等功,这可是他第二次获此殊荣了。
王涛看着这些荣誉,由衷地感慨道:“虽然我现在站上了冠军的领奖台,但我心里明白,没有党和军队的栽培,我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就想把我的梦想和追求,牢牢地放在军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毫无保留地把我的一切都献给这绿色的军营生活。”
【王涛:我所代表的是“中国”,是全军300万指战员】
1992年那会儿,地点在巴塞罗那。
中国女乒接连拿下两块金牌,那男乒这边呢,单打比赛没发挥好,现在只能把最后的赢面放在双打上了。
8月4号那天,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王涛和吕林原本在队里的目标是拿一枚铜牌。到了四分之一决赛,他俩居然打败了法国的盖亭和埃洛瓦,这意味着铜牌已经稳稳到手了。不过,他俩可没打算就此收手。半决赛上,他俩又使出了浑身解数,把世界杯冠军刘南奎和金泽洙都给赢了。
接下来要碰头的对手,是拿过40届世乒赛双打桂冠的德国组合,罗斯科夫和费茨纳尔。
以前,亚洲和欧洲的这两组选手还没碰过面呢。
因为班车出了问题,王涛和吕林赶到赛场时,距离决赛开始只剩20分钟了。一看观众席,全坐满了,而且大多是来给对手加油的欧洲观众。
开赛才两分钟,王涛看起来还跟没睡醒似的。这时,罗斯科夫和费茨纳尔已经20比15领先了。
看上去,第一局咱们中国选手输掉好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可就在这关头,王涛却意外地沉住了气,他心里嘀咕:“紧张啥呀?咱又怕过谁?!”
他和吕林对视了一下,心里竟莫名地平静下来,随后他就开始发球了。看那两位中国选手,一分一分地紧咬不放,一分一分地奋力追赶,场上的局势就这样被他们一点点扭转了过来。
这场比赛真是紧张刺激,看得欧洲观众目瞪口呆。王涛和吕林在比分追到20平后,又连连超出四次,最后竟然以26比24逆袭拿下第一局,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回合,简直就是第一回合的翻版,但这次是德国选手后来发力。王涛在18比12领先的大好形势下,突然打得谨慎起来,结果被对方连追9分。
比赛进入决胜局,罗斯科夫和费茨纳尔上来就火力全开,一口气拿了3分。可王涛和吕林丝毫不慌,他们打法既凶又巧,球的落点让人捉摸不透。两边一直打到9平,之后王涛吕林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领先,最后以21比14拿下了胜利。
教练蔡振华跟王涛、吕林紧紧抱成一团,眼里泛着泪光,这心里头激动的劲儿,真是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没多久,解放军总政治部就宣布了个决定,给王涛颁了个“优秀运动员”的头衔,王涛还拿到了一枚二等英雄模范奖章呢。
从那以后,王涛的球技是越来越棒了。到了1994年,他直接冲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那一年,大家伙儿都管这叫“王涛年”。
9月份,王涛头一回踏上了亚运会的赛场,他像是上了战场的勇士,一股子猛劲儿直奔日本广岛。决赛圈里,中国和韩国杠上了,王涛作为咱们的头号种子,首战就碰上了韩国的高手刘南奎。这场对决,直接关系到整场比赛的走势,说是关键一战,那是一点也不夸张。
王涛一开始就很猛,直接赢下了第一局。到了第二局,王涛20比19领先时,刘南奎打了个擦边球。在这么紧张刺激的时候,王涛竟然主动跟裁判说这事儿,这事儿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中国运动员这种高尚的体育精神也让对手刘南奎心生敬意。最后,王涛靠着自己的本事,22比20赢了刘南奎,这可真是给大家打气儿啊!
小孔令辉这个年轻选手,在队友输了第二局后,拼了命地打,把第三局给赢了回来。到了至关重要的第四局,那压力就像大山一样压在了王涛的肩上。尽管现场拉拉队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王涛还是稳稳地应对,最终打败了对手,帮中国男队拿下了金牌。
男单比赛一开始,王涛就成了大家眼中的金牌希望,但他唯独缺少的就是国际比赛的单打冠军头衔。这时候,女单那边邓亚萍已经输给了小山智丽。全国人民都盯着呢,看咱们中国队能不能在男单上夺金。王涛这人心理素质过硬,顶着巨大压力,愣是一路拼到了决赛。
决赛前夕,跟王涛对决的外国选手想让他放水,还提出要把赢得的奖金分一半给王涛。王涛一听,立马就拒绝了,他说:“我从不参与那种假比赛。”没错,王涛是在人民军队里熏陶大的,怎么可能为了点钱就丢了咱中国人的脸面,更别说为了钱去给军旗抹黑了。
在决赛里,王涛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如愿以偿,头一回站上了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的颁奖台。
这一年,王涛又一次拿下了一等功,这已经是他的第三次了。王涛坦言:“我打球可不是为了自己,我代表的是咱们‘中国’,还有全军那300万的指战员兄弟呢。”
【没能实现自己多年的愿望,王涛并不觉得亏】
王涛的运动生涯里,军旅生活给了他特别大的改变,最重要的就是让他有了军人的那股子坚韧劲儿和做事风格。他学会了军人那种崇高的荣誉感,还有对祖国那种死心塌地的忠诚。
王涛有个大梦想,那就是拿下世界单打冠军,给祖国和人民解放军长长脸。在乒乓球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他,早就把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国内比赛的冠军头衔拿了个遍,可偏偏就差个世界大赛的单打冠军。到了第43届世乒赛,28岁的王涛觉得,这次机会终于来了。但没想到的是,国家需要他去拼团体、拼双打,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在团体和双打比赛里使出了浑身解数。
大家都还记得,5月8号晚上,在天津体育馆的中瑞男团决赛上,王涛和佩尔森的对决那叫一个精彩。最后关头,王涛猛地一击,中国队拿下胜利。那一刻,他激动得直接躺倒在地,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这泪水,从一个中国运动员的眼里流出来,真的让人动容,满满的都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深情。
有个体育圈的人跟外面的人分享了世乒赛里一个大家不知道的小故事。
在13天的赛事里,王涛总共打了30多场比赛,最后一天甚至打了6场。一场接一场的硬仗,让他累得不行。到了男单半决赛,要和金泽洙争决赛权之前,王涛累得实在不行,直接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大家把他叫醒时,比赛都快开始了。他赶紧振作精神,匆忙上场,结果输给了平时很少能赢他的金泽洙。
王涛真的是累得不行了。
王涛虽然没能圆了自己多年的梦,但他心里挺欣慰的。毕竟,中国男队成功夺回了斯韦思林杯,而且中国队还在第43届世乒赛上包揽了所有金牌。
庆祝胜利之时,王涛动情地说:“我真心感谢八一队,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培养我、滋养我长大。军队就像我的母亲,用她的乳汁喂养了我。”
体工大队的头儿曾说过,那些给祖国和军队挣了面子的人,才配得上鲜花和军功章。王涛得的4个一等军功章,就是讲他在攀登高峰、玩命拼搏的那些日子。这些奖章的分量,啥大奖都比不上,它们是八一体工大队的荣耀,也是咱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
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王涛挺进了单打和双打的决赛,最终摘得了两枚银牌。第二年,在曼彻斯特世乒赛上,那是他最后一次参赛,可惜在单打八分之一决赛里,他输给了盖亭,又一次与单打冠军擦肩而过,双打方面也没啥突破,这成了他运动生涯里的一大憾事。之后,王涛就宣布不打了,转身去了西安体育学院继续深造。过了一年,他就开始带八一乒乓球队,当上了总教练。
很多年轻人可能觉得,王涛的名声没刘国梁他们响亮,但其实,王涛在90年代对中国男乒走出低谷超级重要,后来他还戴上了军衔呢。
2017年那会儿,王涛接过了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的副主任一职,后来他又转到了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当副主任。现在啊,王涛已经升官了,成了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的主任,还兼着党委副书记呢。说真的,王涛现在可是蔡振华之后,中国乒乓球选手里在官场上混得最好的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