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观望!动手干,机会就在问题里~

推荐 05-01 阅读:1 评论:0
今天分享最近这些天来的一些感悟:一    别光听,动手干

学习可以分三个层次: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我发现,很多真正拿到结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一旦发现了好东西,就马上去用。

比如我分享了如何用 ChatGPT 高效提升朋友圈的写作效率,有人听完就直接上手了。

图一是周灵,她是做3D技术创业的,听完我讲AI的用法后,立刻实操。

图二是闫老板,他从事ToB家具代工生意,也是听完当场就发了图文内容。

所以啊,别等啦。你早就知道得够多了,差的只是开始动手。

二  看见问题,抓住机会

只要你愿意保持观察,其实机会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我发现,只要语言这东西还存在隔阂,就永远能够诞生一些创业机会。

那天终于跟 Michi还有 REAPRA的伙伴见面,大家从五湖四海过来,然后两位兴高采烈的老外,在有中国伙伴的带领下,成功坐过了两站高铁…

然后这是各种麻烦呀,因为海外的手机支付不像国内这么发达,很多人是没有支付习惯的,所以站在他们的视角,他们是不知道怎么买票的,而且也没有人给他们解释。

因为卖票的人,也不懂英文和其他语言,而我们的导览系统有没有做得那么完善,尤其是一些小城市,其实杭州都已经不算小城市了,但是也很难。

就算他们知道了可以用手机支付,光是注册支付宝和微信,在打通银行卡,这些种种环节也都会产生障碍。

然后我们再组合一下,只服务美国、欧洲、东亚、中东的,或者只服务外国人来中国的特定城市的,这一交叉组合能诞生多少机会?

而且随着国际对中国越来越好奇,你说能不产生套利机会吗?

这让我更坚信:世界从不缺少问题,缺的是解题的眼睛。

欢迎评论区聊聊你观察到的日常痛点,或许下个独角兽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三下山而上见曙光

人不是一直在山上的,当你到了某个小山坡,你想要再到一个新的高度,你是需要从小山坡走下来,重新再上去的。

那天在成都郊外,殷老师分享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他有一个学生H,原来做金融做得不错,但一直没有大结果。

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传统业务,H听了殷老师的点拨之后,确认要干这件事情后,就真的走下山。

下山到底什么意思?就是,当你去做一个新业务的时候,你要“真的入行”。

所以,H 她从一线城市,跑到贵州边上的一个小县城,重新跟传统老板梳理业务,打磨方案。

也很幸运,仅仅半年的时间,业务就扭亏为盈,营收做到5000w,老板也大气,H他们拿到了公司20%股份。

而这 5000w 营收,不意味着什么。这只是一个开始,这个传统业务,背后是一个稳定的、长期的、还在发展的需求。

虽然我写了“仅仅半年”,但对 H来说,是从高高在上跑金融,到重新把手弄脏的躬身入局的过程。

这就是所谓的下山,再上山。

所以有时候也不用害怕,如果你是一棵穿越千年的竹子,你怎么会觉得四年扎根,换一次破土而出很漫长呢?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