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在外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家人,不是谦虚,而是傻

情感 05-01 阅读:10 评论:0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在饭局上,丈夫一脸嫌弃地说:"我家那位啥也不会,连个饭都做不好。"

朋友聚会时,妻子抱怨:"我老公就是个窝囊废,赚不到钱还爱吹牛。"

亲戚闲聊时,父母叹气:"我家孩子笨得很,读书不行,工作也不行。"

年轻时,很多人都觉得,这话只是"开玩笑"或"发发牢骚",甚至以为这样能显得自己谦虚、幽默。

但人到中年,经历得多了才明白,在外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家人,不仅不会赢得尊重,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愚蠢。

为什么这么说,往下看看您就明白了。

1、贬低家人,本质上是在贬低自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有一种"关联性自尊",即我们会不自觉地通过身边人的形象来定义自己。

你在贬低家人的同时,也会让他人看轻你。

比如:

当你说"我老婆又懒又邋遢"时,听者潜意识会想:"那他怎么选了这样的老婆?他自己也好不到哪去吧?"

当父母说"我家孩子没出息"时,别人不会觉得孩子差,反而会想:"这家长怎么教育的?"

《都挺好》里的苏大强,总爱在邻居面前抱怨儿女不孝,结果邻居表面附和,背地里却笑话他:"自己没本事,还把儿女教成这样。"

外人不会同情你,只会看低你。

你骂配偶无能 → 别人觉得你眼光差或没本事经营婚姻

你贬低孩子 → 别人觉得你不会教育

你抱怨父母 → 别人觉得你不懂感恩

就像《增广贤文》里说的:"家丑不可外扬。"

什么意思呢,不是要你伪装完美,而是聪明人都懂得,对外护短,对内沟通。

2、为什么有人总爱贬低家人?

①通过"踩低家人"来抬高自己

有些人会这样说:

"要不是我撑着,这个家早散了!"

"我家那口子要是有我一半能干就好了。"

这是一种"虚假优越感",通过贬低亲近的人来获得短暂的心理优势。但研究表明,这种人往往内心自卑,需要外界认可来填补安全感。

②把家人当"情绪垃圾桶"

有些人对外和颜悦色,回家却暴躁易怒;在外夸别人孩子,却对自己孩子百般挑剔。

这源于一种"安全感滥用",知道家人不会离开,所以肆意发泄。

就像《小舍得》里田雨岚对儿子说:"我骂你是为你好!"实则是在转移自己的焦虑。

③错把"自嘲"当幽默

"我老公胖得像猪哈哈哈""我老婆更年期了整天发神经"…

很多人都把"自嘲"当幽默,事实却是,这种"亲密关系自黑"一旦过度,会让外人产生两种误解:

你们家真的这么不堪

你是个刻薄的人

你把自嘲当幽默,但别人只会觉得你就是这样的人。

3、聪明人的做法:关起门来沟通,打开门来夸赞

①用"建设性吐槽"代替"破坏性贬低"

不要对外说:"我老公是个甩手掌柜,家里什么都不管!"

可以说:"最近家务分工有点问题,你老公是怎么参与带孩子的?给我支个招。"

前者只是情绪宣泄,后者才是解决问题。

②学会"抬轿子社交"

心理学有个"关系抬升效应":当你在外人面前肯定家人时,听者会连带对你产生好感。

比如,你可以说:

"我老婆做饭是不太在行,但她工作能力特别强。"

"孩子这次考试没考好,但他每天练琴很坚持。"

③建立"家庭统一战线"

《教父》里有句经典台词:"永远不要让你的家人被外人看笑话。"

当你的家人在外被指责、批评、看笑话的时候,你应该做的是:温和但坚定地反驳。

若你的家人有错,不要让对方指着你家人的鼻子说他。

你可以坚定的站在家人这边,和对方说,我们做错的事情我们会承担责任,不会逃避。请你好好说话,我们友好沟通。

若你的家人无错,你更要坚定的站在家人这边,为家人讨回公道。

切不可在外人面前,和外人一起批评、指责家人。

古人云:"家和万事兴。" 这个"和",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懂得"内部问题内部解,外部形象共同撑"。

人到中年终于懂得,贬低家人不会让你显得高明,只会暴露浅薄;外人终归是看客,家人才是陪你到最后的队友。

真正的体面,是把最好的态度留给最亲的人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