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拼了!刘强东亲自送外卖,京东美团竞争再升级

教育 04-21 阅读:31 评论:0

4 月 21 日,一则刘强东亲自送外卖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京东方面对澎湃新闻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称属实,并感谢大家对京东外卖的关注与支持。有网友在社交网络平台晒出了与刘强东的合影,称其接到了刘强东送的第一单外卖。刘强东作为京东集团创始人,现任公司董事会主席,他的这一举动无疑将京东与美团之间的 “外卖大战” 推向了新的高潮。

自 2 月 11日京东宣布正式启动外卖服务以来,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京东与美团已多次交锋。多名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表面上是京东向美团的外卖业务发起进攻,而这背后或许也是一场京东对自身业务腹地的守卫战。

一、京东、美团各自 “亮剑”

今年 2 月 11 日,京东宣布正式启动外卖服务,招募 “品质堂食餐饮商家”,并承诺 2025 年 5 月 1 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这一举措直击美团和饿了么 6%-8% 的佣金率,直接搅动了原本平静的外卖江湖。美团对京东的入局快速做出反应,在 48 小时内推出 “护城计划”,降低 KA 商家抽佣,乡镇市场首年佣金减免。

骑手们的待遇随后成为舆论焦点。京东率先给十万全职骑手交五险一金。在压力之下,美团回应称目前正在搭建骑手社保相关的信息系统,预计 2025 年二季度开始实施,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4 月 11 日,京东在外卖业务上再次加码,全面上线百亿补贴,声称将在一年内投入超百亿元。之后,京东外卖的日订单量迅速突破 500 万单。双方高管还在舆论上隔空呛声。4 月 12 日,美团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在社交平台回应京东做外卖一事。

他表示,想做外卖的企业有很多,京东实际此前通过达达和京东到家早已涉足,但收效甚微。相较之下,美团在即时零售业务上已经做出了成绩,并透露平台非餐饮类即时零售订单已经超过 1800 万单,他认为这让某些公司如鲠在喉。

京东虽未正面回应此事,但京东集团新闻发言人齐珊珊在朋友圈发布了与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的内网对话,该对话截图显示,刘强东得知今日早间王莆中的言论回应称:不要和人打口水仗。

二、双方竞争优势剖析

京东在这场竞争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首先,其差异化佣金政策极具吸引力,2025 年 5 月前入驻商家免佣金,后续佣金率 5%,显著低于美团的 6%-8% 和饿了么的 10%-20%,这直接吸引了众多连锁品牌商家入驻。

其次,京东强大的物流与供应链协同能力为其外卖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依托达达集团 130 万骑手,覆盖 2600 多个县区市,最快 9 分钟送达,并且与京东即时零售(如七鲜超市)形成 “外卖 + 零售” 闭环,有效降低单均配送成本。

再者,京东外卖主打品质化定位,仅允许拥有实体门店的 “品质堂食餐厅” 入驻,通过线下核验杜绝 “幽灵厨房”,精准定位中高端用户市场,与美团形成错位竞争。同时,京东 App 拥有年活跃用户 5.8 亿,且集中于高线城市,借助百亿补贴(如 “满 6 元减 5 元”)、低起送价(0 元起送)等手段能够快速引流,试图以高频外卖带动低频电商消费。

然而,京东也面临一些劣势。目前其商家资源有限,仅有 45 万家,不足美团的 1/3;用户习惯依赖性强,外卖入口较深,操作需 6 步,影响用户便捷性;配送覆盖密度低,骑手规模仅为美团的 1/5,并且盈利压力大,日亏损或超 1 亿元。

反观美团,其规模与网络效应堪称强大。日订单峰值达 9800 万单,覆盖 1450 万活跃商家,骑手规模超 700 万,形成了高密度配送网络,30 分钟送达成行业标准。

美团构建的生态闭环壁垒也十分坚固,通过 “外卖 + 到店 + 酒旅” 业务协同,外卖流量反哺高利润业务;即时零售(闪购)日均单量突破 1000 万,渗透 3C、家电等京东核心品类,模糊了零售边界。

此外,美团在技术与数据沉淀方面投入巨大,投入 211 亿元研发 AI 调度、无人机配送(覆盖迪拜等海外市场),并通过 7.7 亿用户画像优化即时零售选品,技术壁垒显著。

但美团也有隐忧,高佣金政策引发商家不满,骑手社保成本增加(每年或增 80 亿元),补贴战导致核心本地商业利润率下滑(从 18.2% 降至 14.7%)。

三、深层博弈:集团战略的生存焦虑

从京东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 “进攻性防守”。近年来京东电商增长遭遇瓶颈,2024 年京东零售收入增速仅 7.5%,核心 3C 品类受美团即时零售(30 分钟送达)威胁。京东需通过高频外卖提升用户活跃度(用户月均打开 App 20 次),防御美团对零售腹地的渗透。

同时,达达骑手网络与京东仓配体系协同,可降低边际成本(物流费用率 5.8%,低于美团的 12%),但需平衡即时配送与传统电商的冲突。

对于美团而言,则是一场 “生态防御战”。中国外卖用户渗透率超 80%,流量红利见顶,增量空间有限,需通过技术升级(如无人机配送)和海外扩张(沙特市场)维持增长。而且 2025 年美团研发与海外投入或超 300 亿元,叠加社保成本,现金流承压(2024 年现金流 571 亿元,略低于京东的 580 亿元)。

四、突围路径:从补贴到生态韧性

京东若要破局,首先需持续补贴换时间,百亿补贴需至少维持 1 - 2 年,以此吸引中小商家入驻,填补品类空白,同时通过 PLUS 会员数据打通电商与外卖消费场景。

其次,要进行物流效率升级,优化达达调度系统,试点无人配送,降低人力成本;拓展二三线城市覆盖,提升订单密度。

再者,利用 ESG 差异化竞争,为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倒逼行业福利标准,吸引骑手资源与社会口碑。

美团的守城策略也至关重要。其一,通过技术降本与体验升级,扩大无人机配送范围,优化 AI 调度系统;通过 “浣熊食堂” 等创新模式强化品控,巩固用户信任。

其二,以 “神会员” 体系整合外卖、到店、酒旅权益,将流量转化为高毛利业务;加速海外市场扩张,分散竞争压力。其三,试点阶梯佣金、流量倾斜等方式,稳定中小商家,防止商家大规模流失至京东。

刘强东亲自送外卖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营销举动,更是京东在这场激烈的外卖竞争中的一次有力发声。京东与美团的竞争,已然从最初的佣金比拼、补贴大战,逐渐深入到生态体系、战略布局、用户体验等多个层面的全方位博弈。

这场竞争没有绝对的胜负预判,双方都在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而最终受益的,或许将是广大消费者以及整个外卖和即时零售行业。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双方在技术创新、服务优化、生态拓展等方面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变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