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虚假宣传:全球唯一新能源零自燃记录 到底是极氪还是?
近日,自从理想汽车微博含沙射影光明与黑暗论之后,阿维塔和极氪也开始对呛!起因竟然是“全球唯一新能源零自燃记录”。
“全球唯一新能源零自燃记录”这一提法或者这样的宣传手法,是否妥当我们另论,但是就如阿维塔转发极氪微博上所说:“调查了吗?”一样,零自燃的提法和宣传营销方式,似乎就是不妥。这就如早年间所说的“0碰撞”一样,似乎就是个笑话和吃瓜笑谈。
作为中国新能源品牌的“样板房”之一,极氪汽车的发展过程可谓是高光伴随着争议。在争议中,比较受关注的就是自燃问题,这也是极氪汽车主打的拳头。每当销量达到某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时候,都会打出超XX万零自燃。
但是视频中的车辆,就算清晰度再低,我们也能明显看出是极氪的车型。但是官方给出的所有答案,似乎都不是极氪自己产品的问题。
可事实上,极氪汽车着火的“事件”可谓是接二连三,可令人佩服的是极氪汽车每次成功“甩锅”,则让其“零自燃”受到质疑?
极氪着火事件不少:不是我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
极氪汽车到底有没有自燃过?事件有,但按照极氪汽车官方的说法,错都是别人的,甚至包括用户,跟车本身无关。
比如说2023年1月份一辆 极氪001自燃,官方给出的结论是“被烟花爆竹残留物引燃”;2023年8月的高速自燃事件,结论是半挂车轮胎起火点燃了车辆,但并没有点燃电池;接着是2023年年底,极氪001在充电站起火,极氪高管出来辟谣称是邻车引燃的。
如果说这两件烧车事件,确实是极氪001躺枪,那下面的几个事件,就显得极氪汽车存在过度宣传了。
首先是2023年8月23日的芜湖极氪001冒烟事件,根据通报,引起冒烟的原因是车底盘存在较为严重的碰撞,导致碰撞处的电芯出现异常。
其次是2023年11月份,一辆极氪009底盘碰撞后冒烟。
接着是在今年2月4日,绍兴一辆极氪001起火,根据通报:事故车辆为底盘可见破损,并有铝件融化后漏出的冷凝痕迹。
从结论上看,这两起事件均为底盘受到磕碰、结构受损引起电池故障导致起火和车辆自燃。而根据极氪汽车的官方讯息,极氪汽车电池安全测试的最高模拟碰撞标准为60G,相当于车辆70km/h正碰/侧碰产生的加速度。机械冲击为20G,可承受2米高的跌落。这也在反向告诉业界,一旦车速超过70km发生磕碰,还是会造成电池的损坏,导致冒烟、自燃。
只是极氪汽车侧重强调碰撞、磕碰导致让底盘受损,从而引起自燃隐患,颇有一种将责任推给用户的意味。
对此不少网友认为,极氪汽车所谓的“零自燃”标准太模糊,一旦发生相关事件,就暗指用户不正当操作,将问题归于意外损伤。因此,极氪汽车的“零自燃”,或多或少存在过度宣传、虚假宣传的嫌疑。
阿维塔呛声极氪:调查过没有?
在1月8日突破20万时,极氪汽车打出的海报是“全球唯一新能源零自燃记录”,结果很快被阿维塔呛声“没做调查”,这样的宣传公关事件,不仅仅会影响品牌的形象,还会导致恶性广告的竞争。
只不过被阿维塔打脸后,极氪汽车依旧我行我素,在2月份的产销海报上,显示累计交付超21万台零自燃。
“零自燃”是追求,不该夸大其词,更不该标榜“唯一”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型最害怕的就是电池自燃,各大品牌也都推出了电池管理系统,都在努力降低因为电池意外发生自燃的概率,但一再明目张胆打出“零自燃”的现阶段也只有极氪汽车,且一再标榜是全球唯一。
事实上,除了上文说的阿维塔零自燃外,还有问界等也是零自燃。
为了避免因新能源车自燃导致的危险 国家已有相应标准进行要求
至于网友提及的“自燃标准”,目前国内只有2020年发布的《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关于电池安全的条例包括:
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
2、《电动客车安全要求》针对电动客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3、《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根据上文所示,国家只是规定了新能源车如果发生热失控后的安全逃生时限,并没有硬性要求车辆一定不能自燃。
而所谓“0自燃”则源于业界和消费者对电池安全的重视,从而诞生的一个技术目标,只是久而久之变成品牌的宣传噱头并滥用。
可一旦发生相关事故,解释权又在品牌手中,故而引起网友、消费者的不满,认为这是过度宣传,虚假宣传。“0自燃”也逐渐像早年的“0碰撞”一样,沦为笑话。
而贸然鼓吹“0自燃”,明目张胆地标榜一个还无法被行业规范标准的极氪汽车,显然开了一个坏头。
如果“0自燃”变成“解释权在厂家”的广告语和宣传噱头,那将是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严重伤害。更何况一再标榜全球唯一零自燃的极氪汽车,不仅被阿维塔打脸,还有问界等都将这个“全球唯一”打得支离破碎!
短评:
观点1:自燃是物理客观不可逆 降低自燃所产生的生命财产危险才是当下的目的!
新能源搭载大量电池,各类高压线路集一身,自燃的风险本该就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实或是物理客观存在。而且退一步而言,传统的燃油车,发动机仓内本就有汽油燃烧,自燃的风险依然是和新能源车一样存在的,而如何看待“自燃”和如何避免这个不可逆的物理现象,似乎比这个物理现象本身更为重要!
国家对于新能源车在发生热失控后有相关的安全逃生时限的相关规定和关于电池安全的条例,这也是行业对于“自燃”现象不可逆的肯定,而基本要求也是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而似乎对燃油车并没有这样的规定,传统燃油车每年依然存在高温或者是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的自燃甚至是爆炸,更何况是有这样的规定的新能源车?
而如今市面上目前我们看到的车企在对电池安全的测试方面,已经严苛和验证多次,并且严格按照《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更高要求的各项车辆使用场景严苛验证测试,不仅保证电池因不可抗拒的外力导致的热失控不起火、不燃爆外,还让用户和吃瓜群众对新能源车放心,这甚至比燃油车的研发和验证更为严谨。
因此,汽车“自燃”并不是多么恐怖的安全隐患,而是一种不可逆的物理客观现象,它就是会因为特殊的诱因而自然产生,不必刻意强调或者惧怕,自燃的风险,早在这辆车诞生之前就已经做了非常多的严苛验证,国家标准和要求也足够新能源车有足够的安全脱离危险时间,而这个安全逃生时间在今后的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只会越来越长,甚至在一轮一轮的汽车电池安全验证中,自燃肯定能够避免,但是当下,这还是一个不可逆的物理客观事实。
观点2:“0自燃”纯属过度、虚假宣传,噱头而已,吃个瓜就行
所谓的“0自燃”就像早年前的“0碰撞”或是“0安全事故”一样,都是刻意带偏消费者的宣传营销手段,就像这次的极氪,把“0自燃”作为口头禅,殊不知车主根本不买账,吃瓜群众却津津乐道,而此次阿维塔的呛声“仔细调查”,究其具体案例,极氪都有甩锅和找借口推脱的巨大嫌疑。
不论阿维塔、问界上市时间略晚于极氪,还是市场终端的交车量也略小于极氪,就目前为止,这两位才是真正“0自燃”的担当。而他们都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毕竟自燃在新能源车乃至汽车工业中,它依然是一个不可逆的物理客观,更没必要过度夸大,甚至是诱导、欺骗消费者把这个不可逆的物理客观无限放大!
当黄金选手碰到了王者,一位找借口甩锅,另一位则是默默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各位细品!
写在最后的话:
究其到根本而言,目前新能源车市场一片红火,各自都标榜自己的产品无限美好,拥有诸多闻所未闻的科技,还有各类安全保障,但是实际我们细想,新能源车在实际交通参与过程中诸如自燃、掉电哑火趴窝、续航焦虑、大屏死机黑屏影响驾驶安全、刹车失灵等等问题,不都是产品还未得到足够验证,而厂家为了“掀桌”低价,对车辆质量把控日益缺失导致的吗?
还是那句老话,汽车工业是还在发展中的产业,它还未到达人类已知科技的天花板,别把所谓的夸大宣传当成真,内燃机驱动变为电机驱动,只是能源方式变了而已,而对于新能源来说,说句难听的,都已经定义为了“新”能源车,自然而然要有为“新”买单,愿意尝“新”,那就得为“新”变“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