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否则将约谈或开除!
推荐
04-24
阅读:146
评论:0
“9点上班,8点半下班,日均12小时仍被领导约谈‘效率不足’。”——这是小米多位员工的真实遭遇。近日,一则关于“小米强制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的爆料在脉脉、小红书等平台炸锅,甚至衍生出“小米查工时”的职场黑话。
小米集团
加班文化在互联网大厂并不新鲜,但将工时直接量化成“硬指标”,甚至要求员工“写说明反思”,是否已经触碰了职场底线?这场“工时风暴”背后,究竟是企业管理的高效要求,还是变相的“压榨式管理”?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
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4小时;
加班需协商,且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律师观点:若企业强制要求超时工作且未支付加班费,已涉嫌违法。但现实中,“自愿加班”文化及举证困难,让员工维权步履维艰。
【网友炸锅:从“为梦想窒息”到“为工时窒息”】事件曝光后,社交媒体热议:
打工人共鸣:“这是把‘狼性’玩成‘牲性’?”
小米用户担忧:“员工被压榨,产品质量还能保证吗?”
行业反思:互联网高薪光环下,健康与尊严是否已成代价?
【深度追问:小米为何“死磕工时”?】1. 业绩压力下的“病急乱投医”近年小米手机面临市场份额波动、造车业务烧钱,管理层可能将“工时”与“效率”粗暴挂钩。
2. 管理能力的缺失用“工时排名”替代科学考核,暴露管理简单化、形式化。
3. 职场PUA的升级“写反思”“约谈警告”等操作,实则是心理施压,削弱员工议价权。
【当“奋斗”异化为“枷锁”】雷军曾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如今,小米员工却在“工时风暴”中负重难行。
加班不该是企业的“遮羞布”,更不该成为衡量忠诚度的标尺。当“奋斗”异化为“枷锁”,企业失去的不仅是员工健康,更是长期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