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援俄600万枚炮弹,赚够很多钱?西方又开始抱怨:帮了普京大忙

汽车 04-27 阅读:16 评论:0

在互联网舆论界,曾经有一个关于俄乌冲突的调侃,即俄乌冲突是一场“半岛代理人战争”,因为俄罗斯从朝鲜手中购买大量武器弹药;美国则在韩国购买大量炮弹援助乌克兰。俄乌双方之所以有足够的弹药维持前线,皆依赖朝鲜半岛两国。

这本来只是网友之间的玩笑话,但没想到一些媒体却将之搬上了台面。

法国媒体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就刊文宣称,朝鲜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的最大弹药提供国,有来自路透社的研究结果证明,朝鲜自2023年以来向俄罗斯出口了400到600万发炮弹。2024年俄军前线部队每天消耗约1万枚炮弹,其中一半来自朝鲜,有一些部队消耗的炮弹中更是有60%来自朝鲜。

韩国国防分析研究所则发布一份报告声称,朝鲜已经在对俄军援中赚取超过200亿美元,接近朝鲜2023年的GDP总量。

通过这些数据,这些媒体与智库似乎想要证明,俄罗斯之所以能够撑到今天,全都依赖来自朝鲜的军事援助,而朝鲜正借着此次冲突大发战争财。

但实际上,这些数据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01.朝鲜援助数量被远远高估

首先,路透社放出的朝鲜弹药援助数目,是通过极不严谨的过程算出。

这些数据实际上是英国智库机构OSC与路透社联合调查得出,但这家智库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只引用了四艘朝鲜货轮往返俄罗斯的卫星影像数据,在不清楚这些货轮究竟装载多少集装箱,以及集装箱中装载多少弹药的前提下,预设货轮每次前往俄罗斯均装满集装箱,集装箱中均为152毫米炮弹,在简单相乘之后得出了400万至600万枚的数字。

这个数字,相当于俄罗斯一年至一年半的前线弹药总消耗量,将这个数字代入到2023年朝鲜开始向俄罗斯运送弹药的时间,就得到了俄军前线大部分使用朝鲜弹药的结论。

网传顿涅茨克前线的朝鲜谷山大炮

但实际上,这是十分荒谬的推算,因为朝鲜向俄罗斯运输的弹药种类相当丰富,绝不仅仅是152毫米炮弹。目前在战场上有实际影像证据的,就包括“谷山大炮”及其弹药、122毫米炮弹、122毫米火箭弹,以及类似“伊斯坎德尔”的“火星”11A近程弹道导弹。

在这些装备中,很多大件货物及其配套装备十分占用空间,而且会减少整体的集装箱运载量。就譬如车载自行火炮进行运输时,车辆无法装入集装箱,只能固定在甲板,其上也无法堆叠更多集装箱。

此外,朝鲜的工业产能本身相对有限,自身也面临着极强的国防压力,在短时间内向俄罗斯提供数百万枚弹药,很可能会影响自身的库存数量,从而影响本国国防安全。从朝方一贯重视国防安全的角度来看,恐怕不会如此大规模外售弹药。

朝鲜领导人参观弹药生产线

这里我们可以对比朝鲜的南方邻居韩国,韩国同样因为国防压力,而保留了较大规模的弹药生产能力,而且与俄朝之间相对平等的合作关系不同,韩国背后向其寻求弹药的美国,对韩国拥有着绝对的掌控力,但韩国最终也只提供了50万枚155毫米口径弹药。

最后,这套论调与西方所宣传的俄罗斯弹药产能也有所冲突。目前,俄罗斯前线的年弹药需求量在300到400万枚之间,而英国天空电视台此前曾获得数据称,俄罗斯2024年自产大口径炮弹就达到450万枚;北约秘书长吕特也在今年1月份承认,俄罗斯三个月内生产的弹药数量相当于整个北约一年的产量,而北约2024年的全年产量在130万枚上下。

俄罗斯自身也拥有强大弹药产能

西方自己披露的数据已经印证,俄罗斯每年能够生产超过400万枚弹药,即便考虑到维持弹药储备,其外部进口需求也仅有每年数十万枚级别——这个数字也更符合朝鲜的接受能力。

总而言之,朝鲜已经向俄罗斯提供400万至600万枚弹药,大概率是西方媒体智库编造的谎言,根本不符合现实情况。

02.朝鲜大发战争财同样是谣言

有关朝鲜对俄出口弹药获利200亿美元的说法,同样也是一次“统计学魅力时刻”。这个数字很可能是从400到600万枚的预计援助量,取中间值500万枚,而后引用北约155毫米炮弹4000美元每枚的价格相乘,最终得出200亿的数字。

除了这种简单推算,我们很难想象到智库如何得出这个数字,因为朝鲜与俄罗斯之间的交易存在大量的资源交换与技术转让,这种双方各取所需的交易根本不通过国际市场进行,既无法统计具体数目,也很难代入具体价值进行量化计算。

卫星拍摄到停泊在朝鲜港口的油轮

更何况,俄罗斯2024年的总军费仅有10.4万亿卢布,按当时汇率约合1119亿美元,如果俄罗斯真的向朝鲜支付了200亿美元,则意味着俄罗斯为了朝鲜炮弹花费了近18%的年军费预算,这对于预算颇为紧张的俄罗斯军队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朝鲜的炮弹也根本卖不上这个价格。根据北约自己推算的数据,俄罗斯的152毫米弹药单一生产成本已经低于1000美元,朝鲜的弹药生产成本很难比俄罗斯更高,在确保俄罗斯愿意进口的前提下,即便朝鲜真的出口了600万枚炮弹,也根本卖不上百亿高价。

03.舆论遮羞布终有揭开的一天

总结来看,“朝鲜拯救俄罗斯”的论调根本就站不住脚,更多是西方舆论集团制造出的舆论战武器。在整场俄乌冲突中,这种以弹药入手的舆论战手段已经屡见不鲜。

早在2022年时,就有西方智库分析认为,俄罗斯的精确制导武器将在当年耗尽;2023年,又有西方媒体鼓吹俄罗斯的炮弹即将耗尽。

俄罗斯开始购买朝鲜弹药之后,同样有西方舆论鼓吹朝鲜弹药质量差,导致俄罗斯火炮大量炸膛,且朝鲜弹药精度差,根本无法命中目标。

如今,这些舆论机构又开始鼓吹俄罗斯弹药供应完全依赖朝鲜,离开朝鲜就无法获得所需弹药。

北约自身弹药产能的匮乏难以掩盖

这些从弹药入手所制造的舆论武器,根本目的是矮化俄罗斯,为西方自身的弹药产能低下遮羞,毕竟整个北约的炮弹产能仅为俄罗斯的四分之一,一直无法有效提供乌克兰所需弹药。

而韩国智库机构再次横插一手,则有鼓吹“朝鲜威胁论”,为自身制造有利政治环境的目的。

但这些舆论场上的谣言并不会影响冲突的真正进程,战报也许会骗人,但是战线永远不会。如今俄罗斯把持着战场的主动权,拥有更为优势的火力,尽快和谈是对北约更好的选择,不断追求舆论上的“赢”,继续拖延战争进程,那这块舆论遮羞布也迟早会被扯下,冲突的结局将会以北约满盘皆输的形式结束。与其埋怨“都怪朝鲜救了普京”,北约不如尽快推进和谈进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