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入坑买房没后悔,但22万全款买的车位,如今却成为了最后悔的
在2019年房价高峰时间里,靠着自己积攒的一点积蓄和家人的帮助,终于在打拼的城市里贷款买了一套房子,价格也是真不便宜,全部办下来,200多万。
当时,因为房子好卖,而小区的地下停车位是1:1的比例配置,而很多家庭选择购买多个停车费,导致停车位出现抢购潮。
看到这样的价格,内心简单计算一下,如果把停车费租出来的出,不考虑通胀要几十年才能回本,真是赔大了。
关键是现在同小区没买停车位的业主,现在停车就是这个价格,所以每每看到这样的停车位价格时,就非常后悔。
曾几何时,还是抢不到就要涨价的停车位,为何变得越来越鸡肋,不仅是不少人卖房时的“累赘”,还成为拖累开发商的“烫手山芋”。
车位,为什么卖不动了?
.01
供求关系的改变
据中指研究院最新报告,2025年1—2月全国各物业类型法拍项目中,法拍车位车库成交额仅为2.8亿元。其中交易截止拍品4.9万件,成交拍品0.4万件,清仓率只有9.1%。对比之下2024年法拍车位车库清仓率也仅有10.7%,其清仓率是最低的,成为拍品类别中最“难卖”的类型。
以前买房子时,肯定要考虑到停车位的事,最好还是买多个停车位,要不然车子没地方停。现如今买房子,如果是二手房的话,在总价里面都是包含一个停车位的。就算是新房子,有很多小区也是在总价里包括一个停车位的。
车位比是指小区“总户数”与“车位总数”之间的比例。一般情况下,车位比越高,滞销的可能性就越大。
除非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停车位相对来说有些紧张,其他的城市,停车位都是面临库存上升的问题。
例如,武汉城建集团旗下设计咨询集团交通公司发布的《2023年度武汉市停车发展蓝皮书》显示,2023年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达455万辆,累计建成停车位477.91万个,停车位比机动车多22万个,车位比达到1:1.01。
最重要的就是,停车位是属于房子的附属品,但与住宅的刚需属性不同,是可要可不要的,不是必需品,不买的话也可以租。
所以,更多的人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优先选择租赁车位,这样不仅节省费用,用着还省心。
.02
预期与实际不符
大多数不愿意租,而是选择购买停车位,其实还是想借停车位来小赚一把的。
在购买停车位时,会基于某些预期(如停车需求增加、价格上涨等)做出决策。
但随着楼市低迷的影响,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比如停车需求并没有增加,或者价格上涨的速度不如预期,就会让人感到失望和后悔。
网友炸锅:
“买车位不如买黄金!租70年还能剩钱养老!”“开发商割韭菜?当年吹的‘稀缺资源’全是泡沫!”
.03
维护费用
花22万买个停车费,并不是说就代表永远不需要向物业交纳其他的费用了。就好比花了200多万买了房子后,每年还要向物业交费一笔几千块的物业费。
现在新建的房子,总住户数和总车位一般比例都是1:1.2~1:1.5,只要能够保证这样的数值,车位数量一般就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样的设计是基于油车的配置上的,并不是按电车的参数来考虑的。
所以说,家里如果买了新能源车,要装充电桩,但是在买车位之前,一定要咨询物业,所买的车位能不能安装充电桩。
在小区地下停车位没有配套充电桩的情况下,就要考虑到买车位,不然就没有办法安装充电桩。
此时,买车位,就是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所以说, 在这种情况下在选车位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靠近配电箱,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安装充电桩时的物料成本。
毕竟安装充电桩的物料成本是收费的,超出部分每米一般收40-45元,价格是非常贵的。
另外,如果买房子因为学区或者是预算的原因,选择了老破小的话,此时就要考虑到买车位了。
因为对于老小区来说,车位严重不足,只要是产权车位,买买买!不要有任何犹豫。
在这样的小区里,有了属于自己的停车位,再晚回家都有车位停车,还能装充电桩,是非常方便的。
网友「豆豆本豆」:21年买的学区房,是个老小区,当时想着距离孩子上学近了,但是上班太远了,就直接买了个地上车位,方便用车。结果就因为停车位不知道吵了多少次。明确说了是我家停车位,很多人还是不听,就说大家都是随便停的,有时候晚上好不容易下班了,还要经历抢车位,花钱买罪受。
最后来总结一下:
现如今买完房子了,还打算买车位的话,一定要想清楚,别傻乎乎的花冤枉钱了!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