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甘肃的师长李长清:高调出席鸿门宴,被活埋在省府后花园

历史 03-29 阅读:181 评论:0

1921年,冯玉祥在陕西西安西关军官学校摆下“鸿门宴”,设计杀害了陕西靖国军将领郭坚。

4年之后,其部下刘郁芬如法炮制,也在甘肃总督府摆下了“鸿门宴”,想要拿下称霸甘肃的陆军师长李长清。

面对冯玉祥系的“前车之鉴”,为何李长清没有吸取教训?

他高调出席鸿门宴,依仗什么,又遭遇了什么呢?

乱世机遇,从保镖到旅长

“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凭什么他能做这师长,我就做不得?”

1925年8月,时任甘肃陆军旅长的李长清带兵冲入省政府,用枪指着陆洪涛的头,逼迫其交出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大印。

陆洪涛看着自己这个昔日的“爱将”,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却已无力回天。

说起来李长清能有今天,离不开陆洪涛的步步提携,可谁又能料到如今的结局呢?

李长清1883年出生于甘肃临夏,家境贫穷的他为了混口饭吃,自幼便进了少林寺打杂,也因此练就了一身武艺。

从少林寺出来以后恰逢乱世,李长清便进入了当地一户财主家当保镖。

有一次李长清在随家主外出期间,碰到了一伙醉汉当街调戏妇女。

初出茅庐的李长清此时还有着侠义心肠,他仗义出手,三下五除二就把醉汉们收拾得服服帖帖。

而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陆洪涛看见。

陆洪涛此时是甘肃省陆军第一师长、陇东镇守使,与段祺瑞还是同学。

看到李长清有如此好的身手,陆洪涛起了招揽之心,他笑眯眯地问道:

“小伙子这么能打当个看家护院的保镖可惜了,不如跟着我参军报国,大丈夫干出一番事业怎么样?”

李长清自然满心欢喜,于是从财主身边的保镖,变成了陆洪涛身边的保镖。

陆洪涛很是看重这个办事得力,张弛有度的“爱将”。

他常常把李长清比作“关羽”,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可后来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这哪是“关羽”,分明就是“吕布”。

李长清从保镖开始,步步高升。

副官、副官长、营长、团长、旅长,达到了他自己从没想到过的高度,也滋生了从来没有过的欲望和野心。

李长清想干什么?

野心膨胀,成为“白眼狼”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如今的甘肃省和之前的甘肃省面积不太一样。

1928年之前的甘肃,包括了如今的甘肃、宁夏、青海东北部和新疆东南部等地,幅员辽阔,是内地最大的省份。

巨大的疆域意味着这片土地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清政府自然不会放心让一个人独揽大权,于是在镇守使下面增设了六镇。

到了北洋军阀时期,六镇变成了八镇,四镇由汉族统治,四镇由回族统治,由此形成了微妙的制衡。

陆洪涛表面上是甘肃督军,甘肃的“太上皇”,实际上权力并不稳固。

其下辖的“八镇军阀”各自都心怀鬼胎。

一方面把各自的辖区经营成“国中国”,防止外来人渗透,一方面又联合起来,一起对付陆洪涛这个外来的“老大”。

陆洪涛之前的督军张光建就是被当地军阀联合弄走的。

陆洪涛自然知道这点,于是他将省直属部队改编成了自己的武装。

这样他就拥有了凌驾于其他“八镇”的军权。

接着陆洪涛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发展自己的亲信力量,削弱当地军阀的武装。

当时陆洪涛有三个亲信。

第一个是负责陇东事务的张昭,其余两个是甘肃陆军第一师下辖两个旅的旅长,李长清和黄德贵。

遗憾的是,陆洪涛的这三个亲信里面,有两个都是“白眼狼”。

“白眼狼一号”张昭率先反叛,他利用陆洪涛这些年对自己的信任,将陇东地盘打造成了自己的“后花园”,在里面设立银行,发行货币,积极扩军备战。

他还派人跟军阀曹锟和吴佩孚联络,期望能够直接把陆洪涛赶下台,自己取而代之。

不过北洋政府对这些并不理会,还陆洪涛升了官,任命他为甘肃省长。

可就在陆洪涛升任省长的第二年,他突然中风瘫痪,卧床不起,这让张昭又心思活泛起来。

张昭找到了李长清,提出了与李长清联手赶陆洪涛下台的想法。

李长清的反应也很奇葩,面对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陆洪涛,他率先想到的不是报答,而是张昭能带给自己什么好处。

李长清提出,除掉陆洪涛可以,但之后你当省长,陇东地区就要给我。

张昭一听这话不乐意了,自己辛苦经营了10多年的陇东,哪能说给就给?

于是二人不欢而散。

其实从他俩“谈判”的过程也不难看出,二者都不是什么能成大事的人,都在商讨省长的位置了,还都惦记着陇东地区那点“三瓜两枣”!

李长清的目光短浅也为自己后来的“鸿门宴”埋下了伏笔!

虽然此次“密谋”不欢而散,但张昭的心思也触动了同样军权在握的李长清。

李长清此时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看别人脸色过活的小保镖了,自己已经是能决定一省职务的“大人物”了!

既然陆洪涛已经不行了,那这个师长的位置,不如自己也来当当?

“白眼狼二号”李长清由此诞生了。

那李长清又是如何成为称霸甘肃的师长的呢?

北洋政府不认的“师长”

虽然李长清此时起了“反叛”的心思,但其实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因为甘肃陆军第一师下面的两个旅他只控制了一个,另外一个旅在黄德贵手中。

黄德贵曾经也是陆的贴身守卫,不过与李长清不同,黄德贵对陆忠心耿耿,拉拢他一起“反叛”是不可能的!

拉拢不成那就干脆除掉吧!

此时的李长清早已不再是曾经的侠义少年,他利用黄德贵对陆洪涛的忠心,在陆洪涛夫人外出时骗黄德贵与其同行,然后自己直奔黄德贵的营地,夺了黄德贵的兵权。

等到黄德贵返回营地,自己的心腹早已经被清洗了一遍,大势已去。

就这样,李长清掌握了甘肃陆军第一师的全部兵权,成为了实际上的师长!

为了让当地军阀信服,他还率兵闯入了陆洪涛所住的省政府,逼迫他交出了师长大印。

由于李长清是甘肃本地人,当地军阀对其的抵触情绪并不强烈,甚至观感比陆洪涛还要好些。

没多久,李长清就与甘肃的大小军阀混熟了,他觉得自己离成功就差一步了。

差哪一步呢?自然就是北洋政府正式的任命了。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否则便不能成事。

可李长清没有料到,早在陆洪涛卧病在床的时候,他便主动向中央政府请辞,恳请派人来接替自己的位置。

而北洋政府派出接替陆洪涛的人却是冯玉祥。

让冯玉祥兼任甘肃军务督办,一方面可以按压甘肃的反叛者,另一方面又可进一步将冯玉祥远贬甘肃。

不过冯玉祥当时一门心思忙着联合各路军阀,准备迎接孙中山重新理政,自然没空到甘肃来任职。

于是他派了自己的心腹刘郁芬代行甘肃军务督办职务。

合着从头到尾,忙活了半天的“李师傅”什么都没有落到?

这让李长清十分、百分、万分的不爽,他恨不得把素未谋面的刘郁芬千刀万剐,

但刘郁芬可不是等闲之辈。

在进入兰州城之前,刘郁芬带着国民军一路做宣传,做演讲,宣传国民军的宗旨和军纪以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其严明的军纪让饱尝西路军之苦的各族人民都好感倍增,热烈欢迎。

到了宁夏之后,刘郁芬特意邀请马鸿宾、马鸿逵检阅部队,显示军威震慑地方军队。种种举措让李长清并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面对刘郁芬的“慰问电报”,李长清也不作回复。

他断定在自己的地盘,刘郁芬及其所带的国民军成不了气候。

这种轻视的态度是后来李长清鸿门宴中招的重要原因。

进入兰州城前,刘郁芬还命令便衣手枪队,轻骑潜入兰州。

李长清原本想让刘郁芬手下蒋鸿遇检阅自己的军队,以此给刘郁芬一个下马威。

但没想到蒋鸿遇从容不迫地说道:

“你们知道打仗吗?打仗不是简单的事情。譬如这次我派了一千多名的便衣手枪队,早已进入兰州城了,而你们却懵懵懂懂一无所知。假使你们的敌人这样来进攻你们,那么你们不是枪都没开,就完全失败了吗?”

这一举动更是彻底震慑了李长清其部,断了要与国民军正面冲突的念头。

李长清准备夹着尾巴做人,可刘郁芬却食不知味寝不能寐。

他知道李长清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早晚都会爆炸,必须尽早解决。

他会怎么做呢?

高调赴宴,被活埋在后花园

进入兰州城后,李长清与刘郁芬僵持了一段时间。

李长清表面上让出了一部分防区,自己驻扎兰州东教场和拱星墩一带。

但暗中却与其亲信包玉祥等密谋,积极备战,企图再次发动兵变,解除国民军武装。

刘郁芬原本打算将包玉祥旅调归督署直辖,以便分化瓦解,和平改编。

但李长清却以“甘军不愿分开”为由而拒绝。

到了11月的一天,冯玉祥突然给刘郁芬发了一封万分火急的亲译密电,大概意思就是“甘军师长李长清勾结外援,谋覆我军,望即拿获,就地正法。”

于是,刘郁芬和蒋鸿遇便决定效仿“老大”,为李长清设下一场“鸿门宴”。

这一天,刘郁芬表示要在省督军署宴请李长清所部营以上军官,自然也就包括李长清。

李长清的下属包玉祥觉得有诈,劝李长清不要赴宴,李长清却哈哈大笑地把请帖递给包玉祥看,并朗声道:

“你看看你看看,人家都喊我‘李师座’啦!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知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准备找我们和解啦!”

“吃了这顿饭,下面就等着中央的正式任命吧!”

李长清被刘郁芬的恭维冲昏了头脑,毫无防备地就前去赴宴了。

李长清来到省政府门口,看到刘郁芬早早地就带人在门口接应,更是得意万分。

他脑中已经全然忘记了前些时候刘郁芬的精明手段,被刘郁芬一口一个“李师座”喊得心花怒放。

于是在走向第二道门的时候,刘郁芬的一个副官对李长清说:

“师座,里面地方狭小,不如让卫队的弟兄们留在这里,我们陪他们喝酒吃肉,您在里面和刘省长喝酒,没人打扰也更尽兴。”

李长清没有一丝犹豫,“好好好,你们就留在外面,别喝多了丢人哈!”接着就昂首阔步进入了内门。

据宣侠父后来记述:当李长清刚走进会餐室时,督署府大门嘭的一声就关上了。

接着赵登禹(抗日名将)来到李长清边上,飞起一脚踹倒李长清。

随即将李长清的胳膊反锁。埋伏好的手枪队见状也立刻冲了出来,黑压压的枪口将李长清团团围住。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根本没给李长清反应的时间。

短暂的错愕之后,李长清立马大喊求饶,一口一个刘省长叫得格外亲切。

可刘郁芬不像李长清一样有勇无谋,他果断下令处置了李长清。

他先是被勒得半死半活,然后直接活埋在了督署府的后花园中。

对外则说是押送到包头听冯督办的训示去了。

称霸甘肃的师长李长清,就此殒命。

李长清死后,刘郁芬继续着手消灭地方军阀势力,底定全省,为国民军联军挥师入陕,解西安之围,东出潼关与武汉北伐军会师中原,打下了基础,是值得肯定和铭记的。

参考资料:

1925年,甘陆军第一师师长被害经过 兰州晨报 2007-12-19

国民军刘郁芬部进军并底定甘肃述略 任效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6-10

甘肃政坛的一场鸿门宴 央广网 2015-06-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