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黑板到小程序,警民沟通“桥梁”越来越畅通——

图为童祝秋至辖区群众家中走访 盛晓琳 摄
扬子晚报网12月17日讯(通讯员 潘鹏飞 记者 梅建明)“反映问题解决得很快,表扬表扬。”“简单留个言警察叔叔就帮忙把事办好了!”“专门来给童警官点个赞!”……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锦丰派出所“锦警守护”微信小程序上,有很多这样的留言。
“您反映的问题已解决,后续我们仍将持续关注,确保小区安全。”12月2日,锦丰派出所民警童祝秋根据群众在“锦警守护”上传的图文内容,制止了一起飞线充电行为,并及时反馈了处理结果。

图为12月6日,童祝秋利用微信小程序为辖区群众解决困难 盛晓琳 摄
“童警官是我们的老熟人了,从前厂宿舍区门口那块供工人反映意见和需求的小黑板就是他挂上的。现在要向他反映情况,拿起手机就行了。”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丁学民深有感触地说。
20年前,童祝秋就已是沙钢集团职工口中有名的“编外人员”。在这家高速发展的企业里,工友来自五湖四海,各类需求五花八门。童祝秋将沙钢宿舍区“跑”成了自己的办公区。那块小黑板成了他和员工们沟通的桥梁。

图为近日童祝秋至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宿舍区走访 盛晓琳 摄
当时,丁学民刚买了一辆全新的自行车,担心宿舍区人员进进出出,车子容易被盗,就在小黑板上写下了第一条意见:宿舍区人员进出随意,存在安全隐患。童祝秋看到后,马上指导门卫,逐一做好外来人员和车辆登记,并相应增加带队夜巡频次。几个月下来,丁学民担心的事没有发生,他也主动参加了童祝秋的志愿巡逻队。
此后,童祝秋借助那块小黑板,不知道为沙钢员工解决过多少生活困难,化解过多少矛盾纠纷。小黑板变成了让大家驻足停留的“民情板”,因为频繁使用,已经更换过3次。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网络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使用小黑板不再是员工们的唯一选择。2013年,童祝秋为沙钢员工组建起第一个警民交流微信群,可以和员工们进行即时沟通交流。这样的线上交流模式不仅很快在派出所推广开来,也在持续推陈出新。

图为居民对小程序的反馈
今年初,在童祝秋的推动下,一项更加便民的沟通渠道“锦警守护”微信小程序面世了。通过小程序,群众可以直接上传图文或小视频,进行线索举报、咨询求助。系统也能将信息“点对点”推送给相应的社区民警。
在此基础上,锦丰派出所依托“精网微格+警网融合”警务模式,构建“1名社区民警+1名社区工作人员+N名网格员+X名志愿者”的“1+1+N+X”工作机制,不仅能够快速处置群众反映的各类纠纷、求助警情,还实现了风险隐患、民生需求全量采集、协同处理,逐步形成“隐患有人问、问题有人说、有事大家上”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锦警守护”微信小程序上线以来,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00余条,解决各类问题900余个,群众好评率达99%。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