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显示屏出货冠军:一年卖出4090万片,比亚迪、东风是其客户
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下,车载显示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作为车内系统的重要接口,包括信息娱乐系统、导航、驾驶辅助、后视影像等功能都依赖于车载显示屏的支持。
随着显示技术的升级和人工智能、连接技术的改进,行业呈现出产品越来越多(抬头显示HUD、副驾显示屏、流媒体后视镜等)、尺寸越来越大(多屏联动、一体化中控屏等解决方案将成为主流)、分辨率越来越高(采用OLED和Mini LED技术,降低功耗的同时提升显示效果),智能化越来越普及(通过AI技术实现个性化推荐、语音交互等功能)的趋势。
根据知名调研机构Omdia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汽车显示屏面板出货量达到2.32亿片,同比增长6.3%。得益于本土电动汽车出货量的扩大和差异化竞争策略,中国大陆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排在榜单6-11位的依次是龙腾光电(IVO)、瀚宇彩晶(HannStar)、群创光电(Innolux)、信利(Truly)、夏普(Sharp)、华星光电(CSOT),其中,龙腾光电、信利、华星光电出货量同比分别增长20%、4%、125%。
LG Display(LG显示)排名第五,出货量同比增长8%至1798万片,市占率7.7%。这家韩国厂商在车载OLED领域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其产品在色彩表现、对比度、视角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还推出多款曲面和柔性车载显示屏,满足高端车型对个性化显示的需求。
JDI(日本显示器公司)以8.6%的市占率排在第四位,但受行业竞争与结构性挑战影响,出货量同比下降13%。今年2月份,公司宣布计划在2026年3月之前停止茂原工厂的面板生产,并将G6液晶单元工序设备转移至石川工厂
名列第三的友达光电(AUO),出货量同比增长5%至2440万片,市占率10.5%。旗下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从传统的TFT-LCD到OLED再到Micro LED,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高色域、低功耗和高可靠性上。客户包括奥迪、宝马、通用、福特、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斯柯达等。
天马微电子(Tianma)位居次席,出货量同比大涨25%至3690万片,在TOP5中增速最快,市占率提升至15.9%。作为国内最早进入全球车载显示领域的领军企业,已累计服务全球上百个品牌、超千款车型,比亚迪、上汽、一汽、吉利、小鹏、理想、蔚来、奇瑞、零跑、大众、通用、福特、丰田等品牌系列车型均有搭载天马屏,涵盖从仪表、中控、副驾、后座娱乐,到抬头显示、扶手、电子侧后视镜、吸顶屏等新型应用场景。
今年1月份,天马联合康宁推出的双13寸多曲率一体黑OLED显示屏,采用多曲率设计,能够实现 R800mm到 R2160mm不同半径曲率的需求。同时搭载自主研发的SLOD(叠层器件)与TPOT(薄膜封装触控)技术,具备高对比、高亮度、窄边框、低功耗等显示特性,使屏幕更薄、更轻与寿命更长,定义高端智能座舱新境界。
京东方(BOE)稳居第一,出货量4090万片,同比增长16%,市占率为17.6%。京东方精电(京东方汽车显示器业务的唯一销售平台)去年营收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25%至134.4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6亿元);其中,汽车显示屏业务的收益为126.6亿港元,同比增加30%,占比约94%。
京东方精电在TFT(薄膜晶体管)车载显示屏和大中型显示屏模组市场均保持全球第一。推出的“HERO”智慧座舱解决方案,整合健康(Healthiness)、娱乐(Entertainment)、休闲(Relaxation)、办公(Office)四大场景,融合搭载智能方向盘、木纹显示、触觉反馈按压系统、裸眼3D显示、防窥屏等多款车载创新设备,实现了“人-车-域”深度交互。
京东方精电的客户涵盖中国排名前20汽车制造商、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及海外汽车制造商,例如比亚迪、东风、奇瑞、吉利、极氪、长安、小鹏等。其中,与比亚迪的合作从2014年就开始了,共同打造近70余款产品,涵盖王朝、海洋、方程豹、仰望、腾势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