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女儿11岁生日三代同框引热议,背后故事不简单
说实在的,汪小菲千金的寿辰热搜,我头一个念头并非感动,而是滋味繁杂。爷孙三代“揣兜踱步”的复刻粘贴,委实颇有趣味,然大S十年前“欲携玥儿游京”的夙愿,又令人扼腕叹息。这出齷齪剧本,简直比黄金档剧集还抓马。
此事,乍观是名流家庭的龃龉情仇,但深究之,牵连的可不止于此。重组家庭,果真这般棘手?
先道这“揣兜”。一个看似简易的动作,竟成了汪家的宗族徽记。有人觉滑稽,有人觉温馨。但可曾忖量过,这般“复制粘贴”的背后,莫非也藏着一种无形的钳制?孩童在长成过程中,难免会被拿来与椿萱、祖父母比拟。“你看,你乃翁当年也这般!”“你与你耶耶幼时一模一样!” 诸如此类的话语说多了,会不会令孩童觉得,自身必须活成某种“圭臬答案”?
再说这马筱梅。这位新任继母,似乎在戮力扮演一个“臻美”的。匡正弁冕角度,备办翻糖粔籹,甚而连手机外壳都是女娃的手绘。这如履薄冰的姿态,令人既钦佩又恻隐。可话说回来,继母果真必须“臻美”么?是否稍有瑕疵,便会被置于锱铢较量?这般社会期许,于她而言,莫非也略显苛责?
还有大S。十年前的微博,而今看来,字字锥心。欲携女娃游京,这原本是很简易的心愿,现在却成了无法实现的缺憾。这令人不禁想起,诸多时候,我们对未来的筹谋,往往赶不上现实的幻变。计划不如变化快,这句话听起来挺泄气的,但生活不就是这般么?
实则,此事最扎心的,恐怕还非名流八卦,而是它折射出的社会现实。眼下仳离率这般高企,重组家庭愈发频仍。怎样才能让孩童在破碎的家庭中康健成长?怎样才能斡旋各方的权益与情愫?这恐怕是摆在诸多人士面前的一道难题。
有人说,马筱梅予了前任足够的敬重。有人说,汪家把对孩童的偏爱摆在了明面上。但鄙人以为,最紧要的,还是孩童发自肺腑的笑颜。唯有当孩童真正感受到爱与安全感,才能走出家庭变故的阴霾。
与普罗大众认知相左的是,重组家庭并非注定是“悲剧”。关键在于,大人能否放下过往的嫌隙,共同为孩童的未来戮力。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为了孩童,总得一试不是?
当我们习焉不察地将家庭问题归咎于“性情不合”、“三观不侔”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因素?譬如,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常常被低估,育儿成本的节节攀升让年轻伉俪压力倍增,社会对仳离的污名化让很多人不敢贸然做出抉择。这些问题不消弭,家庭矛盾只会与日俱增。
说穿了,汪小菲女娃寿辰这桩事,宛如一面明镜,照出了吾等社会对于家庭、婚姻、育儿的褊狭与困惑。怎样才能构建更谐和的家庭关系?怎样才能让孩童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这恐怕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认真思忖。毕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谐和了,社会才能更美好。而那些缺憾,也才能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