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这事,咱得掰扯清楚
说起2006年南京那起彭宇案,真是让人五味杂陈。主审法官那句"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愣是让全国上下为"该不该扶老人"吵了十几年。今儿咱不摆数据,不引法规,就掰扯掰扯这案子留下的那些"坑"。
头一个得说证据这事。当时现场没监控,笔录还丢了,就靠个证人说看见彭宇扶人。这要换现在,手机一拍,监控一调,啥事儿说不明白?可那会儿技术跟不上,法官也只能硬着头皮判。所以说啊,这案子搁现在,结果还真不一定。但话说回来,法官那话确实欠考虑,咱帮个人还得自证清白,这理儿咋说都不通。
再聊聊社会影响。彭宇案后,多少好心人寒了心?新闻里那些"扶老人反被讹"的事儿,跟雨后春笋似的往外冒。春晚小品里那句"人心倒了扶不起来",听着都扎心。可咱能全怪法官吗?不能。司法判决讲究证据,可道德评判看的是人心。这中间的缝儿,得靠制度来填。
好在这些年长进不少。《民法典》第184条"好人法",白纸黑字写着救助人不担责。商场、街道监控也多了,手机录像也方便。前些天还听说有城市搞"好人险",扶人前先扫码投保,虽听着有点别扭,但总比寒了心强。
说到法官王浩,他后来也承认说错话了。咱不是当事人,不好评判他当时咋想的。但法官这话,确实给社会添了堵。司法判决不仅要合法,还得合情合理。老百姓不懂那些法言法语,就看判决能不能让人心里舒坦。
现在再想"扶不扶",其实答案挺简单:该扶还得扶。但怎么扶?咱得留个心眼。手机开着录像,找俩证人,完了该报警报警,该送医送医。这不是不信任,是保护自己。毕竟,咱不能因噎废食,让坏人得逞。
彭宇案像面镜子,照见社会的病,也照见进步的光。这些年,法律在改,技术在变,人心也在暖。
咱得信,好人有好报这话,搁现在越来越靠谱。下回见老人摔了,别犹豫,上去搭把手。要是真遇上讹人的,咱有法律兜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