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电转型打破常规思维 一汽-大众的“中国式”解决方案

汽车 04-27 阅读:4 评论:0

2025年上海车展如期而至,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悄然开启。

作为国内乃至国际顶尖级展会,上海车展已成为全球车市风向标,也成为各大车企的必争之地。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车展两天媒体日,各种新闻发布会高达193场,创下历年之最!车展开始前明天,各种之夜和品牌日活动超过15场。

如此高频的汽车发布,传递着汽车品牌征战未来的新方向、新打法、新思路。有的品牌继续坚守自己的初心,全力冲击高端化;也有品牌做出破釜沉舟另起炉灶的改变,还有品牌大力拥抱中国的三电智能化。

这其中,最抢眼的汽车品牌要数一汽-大众,这次展会,该品牌以“众进向新”为名,携前瞻技术成果、强大产品阵容以及全新品牌面貌高调登场,进一步展示车市变局中,一汽-大众主动求“变”,加速智电转型,决胜新时代的坚定与实力。

向存量市场求增量以价值换市场

当下的中国车市,“油电大战”已进入深水区,3月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到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

中国品牌与新势力来势汹汹,为了拼销量,已经杀红眼,“价格战”从未停歇,“一口价”此起彼伏,摆明姿态跟合资对手“抢蛋糕”。

面对市场的严酷考验,身处战略转型过度期的一汽-大众深度洞察、快速行动、积极调整打法,在长期主义与利他主义指导下,重构价值体系,将高价值理念贯穿到产品生命周期每一处,在存量市场中寻找增量。

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一汽-大众推出多款高价值好车,包括全新探岳L、迈腾众享款280TSI豪华型等燃油车型。

全新探岳L颇具代表性,新车不仅在外观与舒适度上进行升级,还补上智能短板,新车可实现无图L2级驾驶辅助能力,这套智能驾驶辅助方案经过15万公里行业最长里程认证,安全、高能又靠谱,用着更放心。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一汽-大众将启动“智驾2.0”行动,推动可覆盖全国100%高速路段和95%城市路段的端到端大模型上车,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智能驾驶辅助体验。

好的产品还需要好的服务,今年3月份,一汽-大众焕新发布“匠·心服务”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心喜之旅2.0”行动,推出15项核心客户权益,包涵产品品质、服务标准、用户体验,为超过2000万用户带去高价值服务。

4月12日,重磅的质保政策来袭,一汽-大众针对全系燃油SUV推出“双终身质保”政策,即整车+原装备件终身保障,覆盖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十大核心系统。独一份的“双终身”质保不仅给用户带来无套路的保障,也再次证明一汽-大众对于其产品品质信心十足。

在其他品牌炫技能、炫参数、炫口号的时候,一汽-大众刀刃向内,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新政策,让消费者得到真正的实惠。正因此,一汽-大众一季度销量迎来开门红,尤其3月份,以总销量达到15.4万辆,稳居合资品牌销量第一的位置。

变防守为进攻以技术换未来

在燃油车市场精耕细作,不意味着一汽-大众会止于守成,面对智电新时代,一汽-大众早已开启“战斗模式”。

4月22日,上海车展媒体沟通会上,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迎凯表示“一汽-大众要做的是一场真正的‘全面作战’:油的优势不丢、电的机会不让、混动的效率不缺、智能的体验不弱。”

这一点在上海车展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一汽-大众展台上,除了全新揽境领衔的燃油军团,还有全球首款CMP平台概念车ID. AURA正式登场,全自研舒感智域座舱重磅亮相,这些电动智能化转型的最新成果,代表品牌全面反击的决心。

迎战电动化,一汽-大众亮出重量级核心技术。全新的CMP平台和CEA电子电气架构。CMP平台是集大众品牌当前核心技术为一体的最新的未来平台,专为中国用户量身打造,可兼容电动、混动、插混等多种动力形式。

而且,这一平台还能将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速度提高超过30%,成本优化40%,可达到真正的“中国速度”。

CEA电子电气架构是一个准中央计算及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它的特点是敏捷、聪明、可拓展,可减少30%的控制单元,可无缝地与人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固件空中更新(OTA)等多种技术融合。

CMP电动平台与CEA电子电气架构这套“平台组合”,先进、灵活又高能,引领一汽-大众实现智能电动的技术跃升,也为一汽-大众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利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ID. AURA源自CMP平台,搭载CEA电子电气架构,这款新车定位紧凑级,但新车在空间、智能与性能方面会有新的呈现。

舒感智域座舱由一汽-大众团队主导,搭载行业首创的智能音乐玻璃,采用纳米陶瓷技术;还有超过行业方案 3 倍的智能前端与毫秒级的互联通信等前瞻性技术,体验感将超越新势力。

由跟随变引领以体系力谋持久

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合、哪吒、极越、威马等很多新势力品牌在车市中昙花一现,很快被淘汰出局。说到底,是这些品牌的内核实力不足,虽然抢到新能源市场先机,并没有谋得长远。

一汽-大众决战新能源赛道,凭借的不光是产品与技术,还拥有强大的体系能力,凭借在国内市场34年造车经验,在产品、安全、品质等方面不断深化,狠抓“内功”,力求在智能化的下半场,从追赶者变成引领者。

产品开发上,ID. AURA只是“开胃菜”,自2026年起,将在多个细分市场新增10款全新车型,包括5款纯电动车型、2款插电式混动车型、2款增程式车型及1款燃油车型,“菜品”相当丰富,并将全面实现“油电混共进”和“油电混全智”。

中国一汽还跟大众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汽-大众将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商品研发,尤其在混动动力总成合作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持续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接地气的新能源车型。

如今,很多汽车品牌高喊“安全是最大的豪华”,但在一汽-大众理念里,安全是标配、是底线、是造车的必答题。

新能源汽车安全上,一汽-大众又有新动作。近期,一汽-大众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签署 “珠穆朗玛” 计划,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安全、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并致力于将电池安全标准提升到新的高度。

不仅如此,为坚守安全“底线”,一汽-大众每年在碰撞试验室的投资高达上亿,每款车型上市前进行1400多次安全测试,碰撞、主动安全测试。

在一汽-大众看来,客户不是小白鼠,绝不拿客户练手,只有超行业标准的严酷测试,才能确保整车与零部件配得上“可靠”二字。当新势力追逐流量时,一汽-大众选择卷品质、卷安全,提供可持续的转型逻辑。

鬼斗车观点:业内常说,“大象转身难”,可一旦方向对头,想要超车,一点儿也不难!透过这次上海车展可以看到,当下的一汽-大众已经蓄势待发,从产品到技术、从智能到品控,已完成全面布局,没有离谱的论调,也没有傲娇的数据,而是扎扎实实将德系制造与中国市场进行深度融合,以品质为根基,以创新为驱动,演绎合资品牌转型新范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