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了面包,是否还能如此这般拥抱生活?

社会 02-20 阅读:7 评论:0

最近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信集,感叹于他对生活的热爱。

即使身处牢狱之中,即使穿上了死囚服,内心没有忧伤,也没有怨气,充满的依然是生活鲜活的回忆和对家人满满的爱,尤其是对哥哥。狱中的生活没有击垮他,反而彻底地消除了他身上“不完全纯洁的肉欲”,令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在信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请哥哥不要担心物质生活的困难会使他绝望,应了这本集子的标题《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处女作《穷人》和《双重人格》带来的荣耀和诟病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那个特殊年代初出茅庐的作家,在贫困的物质条件下如饥似渴地阅读和写作,一边享受着喝彩,一边忍受着谩骂,分裂的情感让他体会着人情冷暖、世俗炎凉。

生活带给了他灵感,而对生命的无限热爱,让他对心灵有了更多的观察和思考,他怀着无比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代入了每个角色:

他是穷人九品文官;

他是饱受罪与罚的拉斯柯尔尼科夫;

他是白痴梅什金公爵;

他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彼得洛维奇;

他是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阿列克谢;

他是孤女涅朵奇卡命运的观察者;

他甚至是双重人格下的戈利亚德金

……

在所有的人格下,他都在努力维系着困难折磨下的尊严,就像他在书信中跟哥哥说的“我有一个可怕的弱点:自尊心和虚荣心无比强烈。”

每部作品里都有扣人心弦的悲剧因素,但每部作品都不失对生命的理解。就如徘徊在死亡边缘,又强烈缅怀着往日时光,每一分钟都是一种身体上的历练考验,但每一分钟又能延伸出无限的希望与幸福。在生命的痛苦里,那希望与活力无处不在。

在回忆过去与展望未来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经济上从来没有为自己捉襟见肘的境况担忧过,因为他有一个无限包容与支持他的好客体-哥哥。无论从哥哥那里获得了什么,能否获得,在他的心灵中始终有一个可以寄托的安全港湾。

由此,他发展出了更多的对人性的爱与理解。无论生活里有没有面包,他内心没有怨恨与愤怒,始终怀着一种欢欣的心情,渴望拥抱每一位熟人。用世俗的眼光看,他曾遭遇了如此不公平的对待,被时代、被社会、被周遭的人,但他能保持这份纯粹,果真是个“白痴”!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始终保持着思想和心灵的纯洁,怀着美好的希望珍惜着来之不易的生活。

已经拥有了面包,甚至拥有了更多的现代人,是否能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这般拥抱生活,过好当下?如此,无论经历什么,那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灵该是多么地宁静安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