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残唐(十六)李思恭是藩镇中的常败将军,却为西夏打出了基业
如果要问唐末藩镇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我认为不是后梁太祖朱温,也不是后唐太祖李克用,更不是桀燕皇帝刘仁恭、岐王李茂贞之流,而是夏州节度使李思恭。我们在看两唐书和新旧五代史时感到这个人物的存在感很低,大多数时候都是作为配角和龙套出现。
当我们纵观唐宋历史时,却发现他才是唐末乱世藩镇混战的最大受益者。在这场持续百余年的藩镇割据时代,几乎每个藩镇节度使都建立了割据一方的基业,而李克用、朱温这种强藩还成为一代帝王。可是他们建立的基业也不过在两三代人之后就化为乌有,而李思恭的党项势力却割据西北数百年之久。
李思恭原名拓跋思恭,是唐末党项民族平夏部的首领,也是北魏皇室拓跋氏之后。他因为参与平定黄巢起义立下军功,被唐僖宗赐姓为李,遂改名为李思恭。党项民族是羌族的一支,最早可追溯到上古三苗的后裔。魏晋时期西羌弱势,便西迁到青藏高原附近,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党项人。唐朝时党项与土谷浑联合对抗吐蕃,土谷浑被灭,党项向唐朝请求内附。唐朝将其安置到了松潘高原,之后逐渐的发展成为较大的边疆少数民族部落。唐玄宗开元年间,吐蕃再度兴起,为避免冲突再起唐朝将党项人迁到了庆州。
安史之乱后,郭子仪重新安置边疆少数民族,建议唐代宗将庆州党项人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以北和夏州以东地区,于是形成了平夏部,他们便是后来西夏皇族的先人。李思恭为平夏部的后人,也是这个部族少数民族的首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极具野心,趁着唐懿宗年间唐朝的内乱出兵占据了宥州,自称宥州刺史。当时唐朝内乱,东南部庞勋之乱席卷半壁江山,唐懿宗也无力处理西北事务,就捏着鼻子认了。唐僖宗时黄巢之乱爆发,规模远胜庞勋之乱。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李思恭纠集蕃汉军数万人和鄜延节度使李孝昌驰援长安。
与后世李元昊时的西夏军队打得北宋和辽国丢盔弃甲不同,李思恭的军队在平定黄巢起义的过程中是败多胜少,他也是出了名的常败将军。当时夏绥银节度使诸葛爽投降了黄巢,唐僖宗便任命李思恭为左武卫大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使。李思恭便带兵前往,与凤翔节度使郑畋、义存节度使王处存、泾原节度使程宗楚、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歃血为盟,传檄天下,以图收复长安。可是在作战过程中则没法统一,只能各行其是。李思恭与李孝昌走一路,刚到王桥就被黄巢起义军打败,损失惨重。
这次失败对李思恭来讲只是开始,此后他屡败屡战,彻底走上了常败将军的道路。唐朝竟然没有因为他老打败仗而处置他,反而让他当上了正式的夏绥银节度使。升任节度使之后李思恭打仗更加积极,把屡败屡战的属性发挥到极点。他在东渭桥与黄巢起义军的尚让、朱温激战,战败后退军。然后又与起义军的孟楷部打了遭遇战,几乎被打个全军覆灭,只带着残部逃回夏州。李思恭回到夏州后又大量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很快又拉起一支蕃汉军队。他再次上书唐僖宗,请求返回长安作战。唐僖宗对其嘉奖,赐其为“定难军”。
唐末时在黄巢之乱的中崛起的藩镇节度使不少,大多数都是靠着自己的军功,打胜仗,才能得到权势和地盘。而李思恭则是靠着屡败屡战的得到了唐朝的嘉奖,拥有了定难军节度使的权势和夏绥银三州的地盘,这种经历在当时也是奇葩了。
于是李思恭带着定难军进入渭桥,受宰相王铎节制,被封为京城四面都统,权知京兆尹。此后李思恭打仗比之前谨慎了不少,没有再浪,在长安周围终于站稳脚跟。不过他还是不敢带兵攻打黄巢的部队,只能在附近打打酱油。直到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带兵勤王,军队抵达关中,李思恭便开始蹭功劳。他带领定难军随同李克用和白志迁作战,在三战定长安的战争中终于有了胜果。
黄巢之乱后,李思恭凭借战争中的那点微末功劳被封为夏国公,拜夏州节度使,奠定了未来西夏王朝最根本的地盘。此后关中和中原各地陷入藩镇混战之中,藩镇军为了争夺私利和朝廷军打得不可开交。在这些混战中李思恭表现得非常聪明,他从不胡乱插手战争,只在朝廷下诏后才出兵参与。
而在这些战争中李思恭仍旧保持了常败将军的本色,获胜的战役寥寥无几。在王重荣与田令孜争夺盐池之利的关中混战中,李思恭作为朝廷军一方参战,被李克用打得节节败退。在朱玫之乱中,李思恭受唐僖宗诏令出战,军队抵达绥州便开始观望,当发现战事变化时便果断撤军。
当唐昭宗诏令他与朱温、赫连铎、李匡威等一起攻打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时,李思恭选择了谨慎的做法,出兵时拖沓观望。他把“形势不对,马上撤退”的宗旨发会到极点,力保了自己不受大的损失。当时李克用为天下第一强藩,实力超群,朱温等节度使联合攻打李克用,反被对方打了个丢盔弃甲。李思恭见形势不对,便让自己的部队抢先过河逃跑,引发了朝廷联军的大溃败。这次溃败过后,唐昭宗组织的对李克用的战争便不了了之了。从此之后,李思恭也把更多精力放在经营自己的藩镇上,再也不插手朝廷与藩镇的战争。
对于藩镇的发展,李思恭非常聪明。他从不与别的藩镇主动开战,而是抢西北的那些无主之地。他趁着关中和中原的藩镇为争权夺利和大打出手时,派弟弟李思孝袭取了保大军,成为鄜、坊、丹、瞿等州的观察使,将自己的地盘进一步扩大,并成为独立的政治势力。
可惜的是李思恭去世很早,他还没能把自己的地盘经营到了巅峰。不过他留下来的基业已经为党项人建立了很好的基础,使得党项的领地成为获得唐朝朝廷认可的割据势力。后来的西夏王朝就是在这个地盘上发展起来,成为能与宋、辽、金抗衡的独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