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可错过的7种独特野菜,非常难得,有机会记得采摘来吃

推荐 04-04 阅读:2 评论:0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春雨绵绵的季节里,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各种野菜也在田间地头、山林深处悄然冒头。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品尝新鲜野菜的好时机。今天,就为大家介绍 7 种在清明节期间非常独特且难得的野菜,有机会一定要采摘来尝尝鲜。

第一种是棕树花

棕树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但它的花却鲜有人关注。棕树花呈小米粒状,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外形酷似鱼籽,因此也被称为 “棕包米”。

刚长出来的棕树花是鲜嫩的黄色,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变成褐色。采摘棕树花需要一些技巧,要选取还未完全开放、质地较为柔软的花穗。棕树花口感微苦,带有独特的清香。

烹饪时,可先将其焯水,去除部分苦味,然后搭配腊肉、青椒等食材一起炒制,口感爽脆,别有一番风味。它不仅美味,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止血、祛湿等功效。

第二种是野竹笋

春雨过后,山林里的野竹笋如同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纷纷破土而出。野竹笋相较于人工种植的竹笋,个头稍小,但味道却更加浓郁鲜美。它们的外皮呈褐色,带有细细的绒毛。

采摘野竹笋时,要挑选那些粗壮、笋尖尚未完全展开的。新鲜的野竹笋可直接用来煲汤,与排骨、鸡肉等一起炖煮,汤汁浓郁香甜,野竹笋吸收了肉的香味,变得鲜嫩可口。

也可以将野竹笋切成丝,与酸菜一起炒制,酸辣开胃,令人食欲大增。野竹笋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消化。

第三种是野生羊肚菌

野生羊肚菌是一种极为珍贵的食用菌,因其菌盖表面有许多蜂窝状凹槽,形似羊肚而得名。清明节前后,在一些潮湿的山林草丛中,可能会发现它们的身影。

羊肚菌颜色多为浅褐色或白色,菌柄较为粗壮。采摘野生羊肚菌时,要格外小心,避免损坏菌身。羊肚菌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等多种营养成分。

烹饪野生羊肚菌时,简单的清炒就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汁原味,也可以用来炖鸡,为鸡汤增添独特的风味。由于野生羊肚菌数量稀少,能在清明节采摘到实属幸运。

第四种是清明菜

清明菜,学名鼠麴草,是清明节的代表性野菜之一。它全身布满白色绒毛,叶片呈匙形或倒披针形。清明菜在田野、路边随处可见,采摘时选择鲜嫩的顶部即可。清明菜具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常被用来制作清明粿等传统糕点。

将清明菜洗净,焯水后打成泥状,与糯米粉、糖等混合,包上豆沙馅或其他喜欢的馅料,上锅蒸熟,软糯香甜的清明粿就做好了。咬上一口,满嘴都是春天的味道。此外,清明菜还具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等功效。

第五种是构树花

构树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花呈长条状,一串串垂挂在枝头,犹如绿色的毛毛虫。构树花分为雄花和雌花,我们通常食用的是雄花。采摘构树花时,选取鲜嫩、颜色翠绿的花穗。

构树花可以用来蒸着吃,将采摘回来的构树花洗净,裹上面粉,放入蒸锅中蒸熟,然后加入蒜末、生抽、醋、辣椒油等调料拌匀,口感软糯,香气四溢。也可以将构树花与鸡蛋一起炒制,味道同样鲜美。构树花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

第六种是野生木耳

一场春雨过后,山林里的枯树干上常常会长出一朵朵野生木耳。野生木耳呈不规则的圆形,颜色多为深褐色或黑色,质地柔软有弹性。

采摘野生木耳时,要注意辨别,避免采摘到有毒的菌类。选择那些肥厚、无异味的木耳。野生木耳口感脆嫩,营养丰富,富含铁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烹饪野生木耳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凉拌,将木耳焯水后,加入黄瓜、胡萝卜等蔬菜,再放入各种调料拌匀,清爽可口;也可以用来炒肉,木耳吸收了肉的香味,变得更加美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野生木耳如果放置时间过长或保存不当,可能会产生毒素,食用时一定要确保安全。

第七种是折耳根

折耳根,学名鱼腥草,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它的茎呈紫红色,叶片为心形,带有一股特殊的鱼腥味,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折耳根生命力顽强,在田埂、河边等地都能生长。采摘时,选取嫩茎部分。对于喜欢折耳根味道的人来说,它是一种美味佳肴。折耳根可以直接凉拌,将其洗净切段,加入蒜末、辣椒、生抽、醋等调料,拌匀后即可食用,口感脆嫩,酸辣开胃。

也可以用来炒腊肉,折耳根的独特味道与腊肉的香味相互融合,别有一番风味。折耳根还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等药用价值。

清明节期间,这7种野菜正是采摘的好时节,在祭拜祖先的同时,别忘了采摘这些野菜来吃。

不过大家在采摘野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辨别清楚,避免采摘到有毒的植物。有机会的话,不妨走进大自然,亲自采摘这些野菜,品尝一下这难得的春天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