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封电报送到宋霭龄面前,孔祥熙得知内容后大骂:孽种
民国的时候,上流社会里有“蒋宋孔陈”这四大家族掌控着中国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命脉,老百姓讲:蒋家管着天下,陈家把控着党,宋家有一群姐妹,孔家则掌握着钱财。
四大家族的权势特别大,非常显赫。四大家族的孩子,说他们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一点也不过分。
宋氏三姐妹里,宋庆龄和宋美龄一辈子都没孩子。只有大姐宋霭龄跟丈夫孔祥熙生了两儿两女。宋霭龄的大儿子孔令侃,是宋家三姐妹家最早出生的男孩,打一出生就备受宠爱。
打小,只要是他想得到的东西,就没有弄不到手的。哪怕他想要天上的星星,他那极为显赫的父母亲戚也会设法给他弄到手。
但是,这么一个被捧在手心娇生惯养的宝贝,在1939年的时候,就因为一封电报,把向来都不舍得责怪他的父母气得大发雷霆。
那时,孔令侃坐着船从香港启程,打算去美国留学。船开到马尼拉的时候,他冷不丁地给母亲宋霭龄发了一封电报。
宋霭龄看到电报内容后气得全身直抖,马上就给孔祥熙打了电话。孔祥熙一知道电报内容,脸一下子就沉下来了,还拍着桌子大骂:“孽种!这个孽种!”
孔令侃那封电报里到底写了啥特别不得了的内容啊,居然能让见多识广的宋霭龄和孔祥熙都吓成这样呢?
【惹不起的孔大公子】
1916年12月10日,宋霭龄的长子孔令侃出生了。
孔家的长子,同时也是宋氏三姐妹的第一个男孩。他刚一出生,就被父母和姨妈们当成宝贝。就连蒋介石见了他,也会亲切地夸赞几句,像“这孩子真机灵”“这孩子真可爱”这种话。
孔令侃在家中众人的宠溺娇惯下,打小就只认自己,极为嚣张跋扈。
读书的时候,学校的规章制度、校规校纪他都不放在眼里,想干吗就干吗,想做啥就做啥,毫无顾忌。
学校要求学生都得住校,每间宿舍住两到三个人。他却搞特殊待遇,自己一个人住单间。他把房间里原有的旧家具都弄走了,然后去买沙发、转椅和弹簧床。地上铺上了地毯,墙上挂上了壁画,桌子上还配上留声机,就这么把简陋的宿舍弄得比酒店还舒服、豪华。
学校要求学生在晚上11点之前回宿舍休息。他爱跳舞爱得入迷,每天晚上都领着漂亮女同学去舞厅跳舞,一跳舞就到半夜。晚上他要么翻学校的墙进去,要么干脆就在外面过夜。
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都在大灶吃大锅饭,他却搞特权,跟校方领导在小灶吃饭,还觉得难以下咽。宋霭龄心疼儿子,就让家里天天去宾馆订饭,再用专车把饭送到学校给他。
每到周日放假的时候,孔家都会安排两辆轿车到学校接孔大少爷回去。孔令侃自己开一辆车,几个保镖开另一辆。
抗战爆发前,孔令侃老是开着那辆尾号有3个7的轿车,在上海和南京的大街上肆意乱开。不管是违反交通规则,还是撞伤了无辜路人,警察从来都是当作没看见,问都不敢问,更不敢管。
孔令侃大学毕业之后,南京政府特地给他设了个新职位,叫特务秘书。这职位的评级不太好界定,不过权力可大得很。
在南京政府当了一阵特务秘书之后,孔令侃的父亲孔令熙觉得这个职位对儿子来说低了,他就和宋霭龄商量了一下,接着在上海孔府专门设立了一个“孔府办事处”,让孔令侃去全面负责。
孔令侃是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大儿子,他天生就热衷于经商赚钱,让他每天老老实实地待在办公室里看公文写文件,他根本做不到,而且他对政治也没多少兴趣。
孔祥熙了解儿子的性格,他不但不失望,还特别骄傲,坚信儿子和自己一样,是个天生搞经济的料。
正好,当时国民党政府打算成立负责国家信托业务的中央信托局,孔祥熙被任命为理事长之后,就打算把局长这个职位弄给自个儿儿子。
可是,那时孔令侃才20岁,就是个毛头小子罢了,哪怕孔家权势非常大,关系特别硬,也不能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把孔令侃推上去。
不过这可难不倒老奸巨猾的孔祥熙,他打算推一个“傀儡局长”出来,让儿子在背后操控一切。
局长的职位大家都争着要当,可要是“傀儡局长”,那就人人都躲得远远的了。孔祥熙到处找合适的人,找了一圈也没找到,最后没办法求到蒋介石那儿,蒋介石给他找了个同乡,叫叶琢堂的,让这人顶上去了。
后来抗战开始了,中央信托局搬到了香港,叶琢堂这个傀儡局长很识相,任命孔令侃做常务理事,把中央信托局的所有大权都交到了孔令侃手里。
孔祥熙和宋霭龄就算现给他铺路,也能把他想走的路铺出来,他可是有钱、有权又有关系。孔令侃就这么被惯得越来越蛮不讲理、嚣张跋扈。除了蒋介石,他连舅舅宋子文都不放在眼里。要是给他根棍,他能毫不犹豫地把天捅个窟窿。
1939年,孔令侃肆意妄为,真的闯出了大祸。
孔令侃为了赚钱,在香港弄了个秘密电台,用来搜集各种各样有用的军事、经济情报,还有上流社会那些政要和富商的花边消息。
日本在香港的特务发觉了孔令侃的秘密电台,拿到确切证据之后,就对港英政府施压,要港英政府处理孔令侃。
最后,香港当局把孔令侃的电台查封了,还判定他是“间谍”,将他赶出了香港。
蒋介石知道这件事以后,让孔令侃到重庆来给自己一个说法。宋霭龄怕孔令侃一回来就成了大家攻击的目标,被处罚,于是找宋美龄说了好话,让孔令侃去美国留学,先躲一躲。
然而宋霭龄怎么也想不到,孔令侃还没坐船到美国呢,就给她送来了一个“大惊喜”。
1939年秋的时候,孔令侃在马尼拉给宋霭龄发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说的是喜事,孔令侃在电报里告知母亲,他打算在马尼拉和“白兰花”结婚。
这封电报属于通知,而非请示。
宋霭龄看到电报之后,气得全身直打哆嗦,马上就给孔祥熙打电话。孔祥熙知道后大发雷霆,气得猛拍桌子,大骂道:“孽种,这个孽种!”
两人这么生气,不只是因为孔令侃在婚事上先斩后奏,还因为他的结婚对象“白兰花”,这“白兰花”出身青楼,是个二婚女,而且比孔令侃大了整整17岁呢!
【娶宋子文妻妹不成,一眼看中人妻白兰花】
白兰花出身于青楼,在民国那个美人到处都是的时代,她的相貌算不上倾国倾城,顶多也就中等水平。
不过,白兰花有两个优点是别的美人比不了的。
一是皮肤特别白,她名字叫白兰花就是因为这个。
二是特别会说话。她一开口,大家就感觉像被春风吹拂一样舒服,不由自主地就把目光投向她。她要是不说话呢,大家会在不知不觉间放下心里的防备,把平时轻易不肯说出来的心里话都说出来。
外貌好看能让人第一眼就喜欢,性格美会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白兰花的首任丈夫是盛昇颐,他是晚清首富盛宣怀的第七子,被叫做盛老七。
盛老七在家里是庶子,既不被宠爱,也没什么权势,心里满是苦闷。碰到白兰花之后,他就被这个温柔的女人深深吸引了。在她跟前,他能畅快地倾诉心中的苦处,还能充满期待地说出对未来的野心。
盛老七没多久就对这个有魔力的女人动了心,他全然不顾家族里所有人的反对,按照明媒正娶的礼数,把这个青楼女子娶回了家。
结婚之后,夫妻二人关系和睦,非常恩爱。
盛老七在外面拼命搞事业,到处去巴结讨好。借着盛家四小姐的关系,特别会钻空子的盛老七没多久就和宋孔两大家族搭上关系了。在这两个家族的帮扶下,盛老七的官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
在这期间,能说会道、擅长交际的妻子白兰花给盛老七帮了不少忙。她和宋霭龄成了牌友,经常到孔府去,老是把宋霭龄哄得特别高兴,一个劲儿夸盛老七娶了个好媳妇。
这时候的宋霭龄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好媳妇”日后居然会成为自家人。
不过,这时候孔令侃还没留意到白兰花呢,他正吵着要娶另外一个女人。
这女人是宋子文的老婆张乐怡的妹妹,按辈分来讲,也是孔令侃的长辈。可孔令侃向来任性,有一阵子他觉得年轻单身的漂亮姑娘没什么意思,甚至专门去跟有丈夫的女人约会。
他根本不在乎所谓的伦理道德,宋孔两家长辈反对他也不当回事,爱上张乐怡的妹妹后,就硬着头皮铁了心要娶人家。
甚至,他还叫嚷着说,娶了舅舅宋子文的小姨子,不就和宋子文平起平坐了吗?这可把宋子文气得大喊荒唐。
以前,孔令侃不管做出什么违背常理的事情,家里人都会宠着他,任他去做。但这次不同了,因为不想让宋孔两家在圈子里被人笑话,他们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最后,张乐怡的妹妹扛不住压力,嫁给了别人,这件事就这样没了下文。
闹婚这事之后,宋霭龄觉得不能再任由儿子这么肆意妄为了,得赶快找个门当户对的好姑娘让他成婚。
听说宋霭龄打算给孔大公子操办婚事之后,不少人都动了心思,一直奉承宋孔家族的盛老七同样如此。
盛老七打算给孔大公子牵线一位盛家的小姐,还拽着妻子白兰花热心谋划这事儿。可盛老七做梦都没想到,孔大公子没相中盛家小姐,却看上他老婆白兰花了。
【了不起的白兰花】
这时候孔令侃才二十岁刚出头,白兰花呢,保养得好,看起来就像三十多岁的样子,可实际上她都快40岁了,比孔令侃整整大了17岁。
缘分和爱情就是这么奇妙,在众多女人中周旋过的花花公子孔令侃,居然一眼就看上了白兰花。
盛老七可不傻,还挺聪明的。瞧见孔令侃那直勾勾瞅着白兰花的色鬼样儿,他能不明白是咋回事吗?
可是,白兰花终归是自己的老婆,难道自己真的要当缩头乌龟,把老婆让给别人吗?
盛老七心里不服气也不情愿,可一想到孔家的权势和地位,想到孔大公子能让自己得到巨大的财富,他就动摇了。
后来,盛老七有意无意地总带着白兰花到孔府去做客,还会有意无意地让白兰花和孔令侃单独待着,再有意无意地趁白兰花独自在家的时候,把孔令侃邀请到自己家里吃饭和午休。
就这么着,在盛老七有意无意的推动下,白兰花和孔令侃很快就走近了。
白兰花是堂子里出来的,她特别聪明,对男人也看得很透。她晓得丈夫已经不要自己了,要把自己送给孔令侃。她心里又悲又苦,可她也清楚,要是这个时候不把孔令侃抓住,往后就碰不上比孔令侃更好的男人了。
于是,她一面用尽各种办法让孔令侃拜倒在自己的魅力之下,一面又有意让孔令侃能看到却得不到,把他的胃口吊得足足的,好让他彻彻底底地爱上自己。
得承认,在把男人征服这件事上,白兰花可真是个厉害角色,孔大公子哄女孩子的那些招数根本就不算什么。
宋霭龄很快就知道了两人搞到一块儿的事,她骂过,也反对过,可孔令侃都没当回事。
宋霭龄没太把这两人的恋情当回事,她觉得儿子不过是一时兴起玩一玩,到最后肯定还是会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
不过,孔令侃被送去美国留学的时候,一封电报就把白兰花也叫到美国去了。
在前往美国的邮轮上,机灵的白兰花心里清楚,这是自己最好的机会。
她靠在孔令侃的怀里,用悲伤绝望的眼神望着他,讲着自己对未来的害怕,这让孔令侃又感动又心疼。
年轻的孔大公子正意气风发,他心想美人都能抛弃所有,毫不犹豫地跟自己去美国,那自己可不能亏待她。所以,他满含深情地跟白兰花讲:“要是你乐意,咱们立刻就结婚,我一定不会对不起你。”
我晓得你是真心对我的,可你家里人哪会同意你把我娶进门呢。没事儿,有你这话就够了。
以前的事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当年家人反对他娶张乐怡妹妹,他心里涌起恨意,孔令侃的决心变得很坚定,他冷冷地讲:“我的事,他们谁也没资格管,我们这就结婚!”
话是这么说,但孔令侃心里还是有点没底,他明白父母只会比上次反对得更厉害。上次被他们得逞了,这次自己先干了再说,看他们还怎么反对!
于是,邮轮在马尼拉港停靠之后,那封告知他和白兰花婚事的电报就到了宋霭龄跟前。
果然,宋霭龄和孔祥熙特别生气,坚决不同意这两人的婚事。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再反对也白搭。
在马尼拉,有牧师和朋友在场见证,孔令侃和白兰花举办了婚礼,这两人从此就正式结为夫妻了。
婚后,白兰花不能生育,他们俩没有孩子,不过这二人很恩爱,丈夫做什么妻子就跟着做什么,小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白兰花像红袖添香那样,始终陪在孔令侃身旁。
抗战打完了,白兰花就跟着孔令侃回国办扬子公司了。
后来,夫妻二人把资产都转移到美国,在美国正式定居了。
80年代的时候,孔令侃花了很多钱,在香港香炉山上给妻子白兰花买了一栋房子,让她养老。
1992年,76岁的孔令侃于美国纽约离世,他离经叛道又无比精彩的一生就此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