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梅晓歌为什么要去光明县锻炼,干部升迁需要基层经历?
在电视剧《县委大院》中,故事线围绕着主角梅晓歌赴光明县履职县长的起点,直至他升任县委书记的高潮。可以说,在这部剧里,梅晓歌对光明县的影响深远,几乎让该县经历了去工业化与农业化的巨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这些问题的爆发不会直接影响梅晓歌,继任者艾鲜枝或许将面临更多困扰。不过,我们的关注点还是回到梅晓歌身上。
许多观众或许未曾留意,梅晓歌的光明县之旅实际上是一场挂职锻炼,而非简单的任职。为何如此断言?在我国的官员升迁体系中,基层锻炼经历是一项关键指标。设想一位即将晋升的官员,缺乏基层经验几乎是不可能晋升的。
基于这样的规定,官员们必须深入基层,积累必要的经验。正如剧中梅晓歌被派往经济状况堪忧的光明县,明显是为了此目的。当他完成锻炼,未来有望进一步擢升。此时,他已位居县委书记,按照常规,下一步可能是副市长或其他要害部门的实权职位。
梅晓歌目前已是正处级干部,下一步的升迁目标应是副厅级。为了实现这一步,挂职锻炼必不可少。因此,可以预见,经过组织谈话后,梅晓歌很可能被任命为副厅级岗位。在剧中,这一级别的职位如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或人大副主任等。
梅晓歌的个人能力不容小觑,他的晋升在我看来是意料之中。尽管剧中对他的个人背景着墨不多,但隐约可见他与市委谷书记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结合他的能力,晋升之路不足为奇。然而,他给光明县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光明县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并非罚款混乱或拆迁停滞,而是财政的枯竭。简言之,就是资金短缺。这种情况下,梅晓歌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借款和争取上级支持。即便是从农业厅争取到的五千万资金,也很快可能耗尽。加上因环保问题导致的多家法兰厂关闭,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的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