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怎么做到的?两个月灭陈胜吴广
在历史的长河中,秦朝末年的那段岁月犹如一场波澜壮阔的风暴,而公元前209年则是这场风暴的核心节点。这一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掀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然而,这场起义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其中涉及众多人物、地点和复杂的事件发展过程,充满了曲折与变数。
一、周文攻函谷关:张楚军的初战与挫败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九月,陈胜的部将周文率领着号称三十多万的大军来到了函谷关前。乍一看,这支军队声势浩大,其军阵中战车千乘,浩浩荡荡。但实际上,这三十多万的人马大多是些为了躲避战火、挣扎在饿死边缘的老弱病残和妇孺。真正能够称之为战士的,不过六七万人罢了。
函谷关,这道秦国的西大门,本有着两千多人的守军。但当时大部分兵力随着三川太守李由去守荥阳了,只有一小部分前往洛阳,使得函谷关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周文率领的军队可谓是势如破竹,他先是连克新安、渑池,然后在西望咸阳、士气爆棚的情况下,轻取函谷关。这一战绩,在当时看来,无疑是载入史册的壮举。毕竟,函谷关在秦国的防御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周文能在短时间内突破这道防线,足见其军队当时的勇猛。
可是,当周文军攻克函谷关后,他们面临的局势却并非一帆风顺。关中地区八百里平川,几乎无险可守。周文军沿着渭水南岸的大道急速西进,一路连克宁秦、郑县,如入无人之境。然而,当他们来到骊山脚下的戏水时,却遭遇了秦军的精锐部队。
当时周文站在望车上,看到对岸严阵以待的秦军时,才发现情况远非他想象的那般简单。这支秦军与颍川郡和三川郡的秦军截然不同,军阵严整有序。战车、骑兵、弩兵、步兵方阵错落有致,大阵套小阵,阵中有阵,攻守兼备,几乎滴水不漏。这支部队让周文想起了战无不胜的王翦那支秦军,他原本有所准备,但还是低估了对手。最终,秦军在戏水之战中大破张楚军。周文虽然有所防备,但还是抵挡不住秦军的猛烈攻击,一路败退至函谷关以东。直到此时,他才得知对方的主将是少府章邯。
二、章邯出函谷关:秦军的战略布局与兵力集结
十一月,上将军少府章邯率领着他的部将们,包括章平、司马枿、赵贲、保,护军都尉董翳,都尉姚卬、周类、苏驵等,点齐兵马,出函谷关。章邯此次出关,目标明确,那就是灭掉张楚国、魏国、赵国、燕国、齐国(韩国当时尚未复国)。他率领的北军原本有五万,经过一番战斗后还剩下四万八千,随后又从上郡调来一万五千,这六万三千北军堪称精锐。统领这一万五千北军南下的部将司马枿,是王离的心腹。
除了北军,关中、北地、陇西等地的戎卒七万,地方正卒一万,更卒两万,共计十万兵力也被章邯召集起来。这些可都是秦国传统区域的兵力,也就是人们口中的老秦人。此外,汉中、巴郡、蜀郡的正卒一万,更卒两万,合计三万也被纳入章邯的麾下。还有骊山数十万囚徒中挑选出的三万身强力壮者。这样算下来,章邯的兵力达到了二十二万三千。
按照战斗力排序,北军六万三千排在首位,其次是戎卒七万,地方正卒两万,地方更卒四万,囚徒三万。值得一提的是,秦二世和赵高并不放心章邯,于是拜赵贲为将军,以内史保为副将,率军四万做监军。这四万人中两万是关中的正卒,两万是更卒。赵贲是赵高的族人,内史保是赵高的亲信,他们如今都身负重任。秦军的总兵力合计达到了二十六万三千,其中章邯二十二万三千,赵贲四万。并且,秦军的兵器方面,强弓劲弩、戈矛箭簇等也都准备充足。
三、周文的末路:陷入绝境后的绝望抉择
另一边,周文军的士气已经极度低迷。曹阳的第一道防线迅速告破,周文无奈烧营东走。他沿途还以陷阱尖桩遍布道路,试图阻挡秦军的追击。但秦军却不分昼夜地轮番攻击突袭,周文一路退到渑池,此时的他已经势穷力竭。最终,周文挥剑自刎,无颜见张楚王陈胜。周文的失败,对于张楚军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了一员大将,也让楚军的士气更加低落。
四、内部危机:陈胜军中的权力争斗与覆灭前奏
与此同时,陈胜所封的赵王武臣被部将李良所杀,首级送到了章邯大帐内,这无疑显示出秦军强大的威慑力。而在吴广率领的张楚军主力围攻荥阳三个月未能攻克城池时,内部矛盾也开始爆发。吴广本是猎户出身,平日不知兵事,一切调度皆不得法,早已为诸将所轻。而且做了假王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谦恭爱人,导致众心不服。
田臧、李归见此情形,暗地相聚密议。他们深知周文兵败后,秦兵章邯部旦夕将至,若张楚军仍困守荥阳,秦兵一到,里应外合,张楚军必将大败。于是,两人决定留偏师牵制荥阳的秦军,而大队人马应该退守敖仓,有了敖仓的粮草,才能与秦军周旋,等待张楚王的援军到来,仍有机会把秦军打回函谷关。然而,当他们进入中军大帐提出这个想法时,吴广却不同意放弃荥阳。毕竟,张楚军这几个月来,武臣称赵王、韩广称燕王,周巿打下魏国,周文打进关中,宋留打进南阳,其他将领也各有所得,唯独假王吴广困在荥阳城下三个多月不能前进。
田臧、李归与诸将尉议定后,矫称张楚王诏令,击杀吴广。此事做得虽不算机密,但吴广早已不得军心,竟然无人通报这飞来横祸。田臧、李归枭了吴广之首,传令各营,也无人反抗,很多人甚至还觉得大快人心。这足以看出吴广近日视人命如草芥,导致人心不附。章邯率军随后攻破敖仓,秦军如虎入羊群,所向披靡,张楚军大败,令尹田臧阵亡。
五、陈胜的终结:车夫的反叛与六个月的帝国幻梦
陈胜身边无人可用,便令上柱国蔡赐领兵拒战。蔡赐硬着头皮率领陈胜这支最后的精锐与章邯军交战,结果顺理成章地大败亏输,上柱国蔡赐阵亡。随后章邯派两个校尉率兵作为先锋前往陈城,自己则亲率大军南下,在新蔡周边部下天罗地网,等待陈胜的部将宋留自投罗网。
宋留相当谨慎,从南部进入陈郡,准备走新蔡绕到陈都后方增援。但他还是低估了章邯的情报系统,与南阳太守齮相比,章邯要高几个段位。新蔡一战,宋留中了秦军埋伏,被迫投降。
此时陈胜已经率数千亲兵出城,准备沿颍水南下避战火。陈城西南部传来消息,一名叫张贺的将军领兵前来勤王,陈胜这才想起有这么一号人物,急令张贺阻击秦军。但张贺战死,陈胜逃到了汝阴。一路上他的亲兵从五六千人逃散到仅剩千余人。陈胜本想去淮河以南的寿春投奔邓宗,但寿春已经残破不堪,他犹豫不决。
车队转向东北,进入泗川郡,来到下城父。此时陈胜已是众叛亲离,身边只剩下百来号人,而且大多是御者(车夫)庄贾的亲信。陈胜催促庄贾立即入城,庄贾却停车不进,与亲兵附耳密谈。陈胜厉声呼叱,骂不绝口。庄贾掣剑在手,从陈胜后背进,前胸出。
陈胜用最后一点力气骂道:“汝乃车夫,造次…”庄贾在背后冷冷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曾经激励无数人反抗秦朝暴政的话语,此时却从背叛者的口中说出,充满了讽刺意味。陈胜面容狰狞,怒目而视,却看不到庄贾,或许庄贾从背后下手,也是不想看到陈胜的眼神。陈胜的六个月的张楚政权,就此烟消云散。
六、秦军的胜利:章邯出关两个月的辉煌战果
章邯出函谷关仅仅两个月,就灭掉了不可一世的陈胜、吴广。这场胜利,对于秦朝来说意义非凡,它暂时稳定了秦朝的统治,也让秦军在秦末乱世中重新站稳了脚跟。而对于陈胜吴广起义来说,这一事件则标志着起义军的失败,曾经轰轰烈烈的反秦浪潮遭受了重创。
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军事方面,秦军有着精良的装备、充足的兵力和精妙的战略布局。章邯率领的二十多万大军,兵分多路,各个击破,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而张楚军虽然在初期凭借起义的浪潮迅速壮大,但在军事指挥、内部团结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周文的冒进、吴广的失策以及内部权力争斗,都使得张楚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在政治方面,秦二世和赵高的统治固然腐朽,但他们利用赵贲、内史保等亲信监军,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确保了秦军内部的稳定。而陈胜在称王后,内部权力分配不均,导致将领之间矛盾重重,这无疑削弱了张楚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为张楚军的失败感到惋惜。他们本有着推翻秦朝暴政的伟大理想,却因为内部的种种问题而功亏一篑。而秦军虽然在初期面临困境,但在章邯的带领下,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手段,成功地扭转了局势。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政治、组织、人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较量。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稳定。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