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子女不尊重你时,别愤怒,别讲道理,记住以下3句话就够了
当父母的人,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扎心处境:
苦口婆心、温声细语地劝孩子好好学习,不敢讲一句重话,他却回你一句:"烦不烦?我的事不用你管!"
你关心地问他在学校怎么样,和同学相处地如何,他冷着脸说:"别问了,说了你也不懂。"
甚至直接对你翻白眼、摔门,把你当"透明人"……
曾经那个粉雕玉琢、软软糯糯喊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变成这个样子后,你可能会感到心寒、愤怒,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下一步,可能会跟孩子吵,跟孩子讲道理,但你会发现,多半是没用的。
当儿女不尊重你时,不要愤怒,不要讲道理,记住以下3句话就够了。
1、"这不是你的错,而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12-25岁)的叛逆和不尊重,往往是孩子建立"自我认同"的必经阶段。
他们需要通过否定父母,来确认"我是独立的个体"。
就像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说的:"青少年必须暂时推开父母,才能找到自己。"
李姐的儿子上初中后,突然变得"目中无人",动不动就顶嘴。她一度崩溃,直到她明白:"这不是孩子不爱你,而是他在学习如何成为大人。"
后来她调整心态,儿子大学毕业后,反而成了最孝顺的孩子。
就像《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说的:"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有些事也做得不好。"
同样的,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他们需要时间去学会尊重。
2、"愤怒和讲道理,只会让关系更糟"
当孩子不尊重你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你怎么跟爸妈说话的?没大没小!"
也可能是讲道理,"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这样对我?"
但这两种方式,往往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因为当人情绪激动时,理性思考能力会关闭。你的怒吼只会激发孩子的对抗情绪,形成"越骂越叛逆"的恶性循环。
而且,青春期孩子最反感的就是"被说教"。你的苦口婆心,在他耳中可能只是"又来了又来了"。
那该怎么办呢,告诉自己,冷静下来,用"沉默的力量"代替争吵。
当孩子说伤人的话时,平静地看着他,然后说:"你刚才的话让我很难过,我需要冷静一下。"
《小欢喜》里季杨杨对父亲大吼大叫时,季爸爸没有发火,而是低声说:"爸爸等你冷静下来再谈。"
这种克制,反而让儿子最终主动道歉。
3、"真正的尊重,不是强求来的,而是赢来的"
很多父母误以为:"我是家长,孩子就必须尊重我。"
但若你只是靠“家长”这个身份,来让孩子尊重你,多半是行不通的。因为尊重是双向的,权威不是靠身份,而是靠赢得。
如何"赢得"孩子的尊重?记住3个关键:
①先尊重他的感受
孩子顶嘴时,试试这样说:
"你好像很生气,愿意告诉我为什么吗?"
"你觉得我哪里做得不好?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王阿姨的女儿总嫌她"土",后来她耐心问:"你不喜欢妈妈怎么打扮?"
女儿这才说:"同学妈妈都穿得年轻点…"原来,孩子是怕被嘲笑。
②用行动代替说教
与其说"你要孝顺",不如,在他考试前默默准备营养餐,在他失败时给一个拥抱,在他得意时真诚地说"我为你骄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这个“老师”的角色不同于其他的讲事实摆道理,而是从行动上让孩子模仿、学习。
③设立底线,但不控制
心理学家鲍姆林德提出,最好的教养方式是"权威型",既有规则,也有温暖。
可以告诉孩子: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不能用脏话。"
"你可以有自己的秘密,但夜不归宿必须告诉我。"
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当孩子不尊重你时,请记住,这不是你的失败,而是他成长的标志。
愤怒和道理只会推开他,沉默和包容才能拉近距离。
最后送给所有父母一句话:
"孩子就像风筝,你既不能死死拽着线不放,也不能完全松手。最好的爱,是让他飞翔时,始终知道线的另一端有人在等。"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