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送走外宾,在毛主席床上睡了一觉,醒来感叹:主席就是主席
1960年9月,毛主席在全国各地巡视农业发展情况,此时古巴外交部部长突然访华,陈毅临时代表毛主席在主席的住所接待访华人员。
宴会结束后,陈毅疲惫地对工作人员说,我现在太累了,中午就不回去了,直接在主席的床上睡觉吧!
工作人员听完后很惊讶,因为这个是陈毅临时提出来的,并没有向毛主席请示。
不过工作人员最终没有阻止陈毅,因为他是代表毛主席迎接代表团,如果再次接待,陈毅还需要继续回到这里,来回不方便,于是默许陈毅直接睡在毛主席的床上。
等到下午3、4点钟,陈毅从床上起来,醒后他二话不说,直接向毛主席的卫士长张宝昌反映道,主席的床太硬了,睡着很不舒服,你们为什么不给他们换个床?
张宝昌挠了挠头,然后为难地说,不瞒您说,陈副总理,我们之前提起过要换床了,但是被主席拒绝了,主席说别的床睡不惯。
陈毅听完后很无奈,毕竟主席都这样说了,于是他感慨道:“果然啊!主席就是主席!谁也比不了啊!”
此事不久,毛主席听到陈毅的所作所为后哈哈大笑,他不仅没有生气,反倒亲切地说到这个老陈啊,就是这样。
毛主席与陈毅有怎样的故事,关系才会如此亲近?毛主席又为何拒绝换床?
这一切还要从头开始讲起。
【一、诗人的友谊】
陈毅出生在1901年,比毛主席小八岁,与伟人相似的是,陈毅既是一位革命家,又是擅长吟诗作赋的诗人。
21岁时陈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开启革命之路,此后五年,陈毅表现很活跃,他既能做新报社的主笔,又能参与、领导各种革命活动,可谓文武双全,不过让陈毅真正大放异彩的还是在井冈山。
1927年8月陈毅担任南昌起义部队的团指导员,后来此队伍进入广东,由朱德指挥,从此之后陈毅与朱德确定了牢固的革命友谊,他们一起整顿队伍,并广泛开展群众工作,使革命基础得到迅速提高。
次年初,陈毅和朱德一商量,最终前往革命圣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在井冈山的几年里,由于共同的共产主义信仰,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结下了几十年的友谊。
当时毛主席是红四军的党代表,朱德是军长、陈毅是师长,红四军的重大事件都是由三人一起研究解决的,三人也因此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
由于陈毅和毛主席的文化素养极高,他们很快成了诗友,闲暇之时两人经常谈古论今,颂咏诗词,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诗词已经成为两个人的爱好,所以两人之间的关系绝不止革命战友那样简单。
像文艺青年一样,两人还会互赠亲笔写的诗词,但由于两人经常在外打仗,许多诗词稿子都被陈毅弄丢了,每逢回忆起来时,陈毅都感到深深的惋惜。
一次,毛主席曾经给陈毅寄了一封亲笔信,信中写到,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表明了毛主席重逢的希望和对陈毅的信任。
陈毅也在多个场合表示,毛主席的高度确实是难以企及的,我们一定要跟着毛主席走!
革命时期,毛主席和陈毅见面机会不多,建国后,陈毅开始在北京工作居住,这让两人的关系又进了一步。
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只有陈毅出现的地方,就有主席的笑声。
每次两人一见面,陈毅经常脚后跟用力一磕,然后挺起胸膛,郑重给毛主席敬礼道:“报告主席,陈毅前来报到。”
毛主席则是笑着说,不用客气,坐下说,坐下说。
于是陈毅也嘿嘿一笑,不再拘谨,不一会,主席的屋子就热闹起来,充满了欢声笑语。
李银桥说,党内能与主席享受如此私交的只有陈毅了,这背后不仅因两人诗人间的惺惺相惜,还有互相欣赏。
陈毅欣赏、敬佩主席的不仅是才华,还有勤俭的生活作风。
【二、勤俭的毛主席】
无论何时何地,毛主席一直坚持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1934年毛泽东曾经在开会中指出,我们一定要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更是把勤俭节约的工作条例写进了制度:任何地方以及个人必须要爱惜人力和财力,不能只顾一时,搞铺张浪费。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更是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各类场合一定要去掉各种繁文缛节,减少时间、金钱不必要的浪费。
毛主席曾在开会时说,你们谁知道结一株大麦需要多长时间?几株麦子才能顶上一个馒头?几株麦子才能装满一碗米饭?你们谁做过这笔账?
然后毛主席深有体会地说,所以浪费是不可得的,不管浪费的是金钱还是粮食,都是浪费百姓们的劳动果实,都是挥霍国家财富!所以我们一定要开张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有力的实际行动!
1956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时期,毛主席写下:“要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的国营事业,以后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勤俭的原则,坚持节约的原则,以后节约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平时,毛主席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勤俭节约的精神,一根菜、一粒米就算是掉在桌子上了他都会吃,他的碗里从来没有剩下一粒米。
在穿衣方面,毛主席更是不讲究,他经常穿旧衣服,补丁也是一个叠一个。
当工作人员建议他做两双新鞋、用以迎接外宾时,毛主席诙谐地说道,不用换,外宾来中国不是看我的皮鞋的。
1958年,在食堂吃饭时,毛主席发现有一位同志把剩菜全扔了,觉得很可惜。
于是毛主席痛心地对人说,我们中国是个大国,如果一个人一天浪费1粒大米,全国一天就要浪费上亿粒大米,有了这上亿粒大米,我们就可以造福一方,如果每人每天都浪费一粒粮食,一年下来浪费的粮食就更不敢想了!
随后毛主席认真说道,一定要增产节约、反对浪费,这样国家可以富强了又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提高了又提高,所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毛主席从不会浪费,彰显出伟人亲民、务实高尚的个人品质。
另外一个能体现伟人品质的还属于换床一事,因为“床”也引出了文章开篇陈毅的故事。
【三、毛主席的床】
延安时期毛主席一直在窑洞中生活,使用的床也是土炕或者硬板床,他的日子很艰苦,但毛主席吃惯了苦日子这一切也习以为常了。
1949年建国前夕,毛主席准备出发去北京,赴北京前毛主席对周恩来等其他伟人说道,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一定要考出个好成绩,绝对不当李自成。
毛主席的意义很明确,他丝毫不把自己当做新中国的领导人,而是以民意为结果的考生,彰显了务实、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中央进驻北京后,毛主席等领导人先在山乡居住,到达住所后毛泽东却很不高兴,因为他发现工作人员给自己准备的是弹簧床。
毛主席说,为什么要给我准备这么好的床?这床要比木板床多花多少钱?为什么之前能住上木板床,现在就不能住了?快换回来!
随后毛主席表示宁可不睡觉,也不睡弹簧床,最后工作人员给他换上了普通的木板床。
由于工作繁忙,毛主席又对这张木板床进行了特殊改造,丰富了床的功能,改造后只有三分之一的空间用来睡觉,剩余的三分之二用来放书,而且整个床外高里低,有一定坡度,这样做的原因是睡觉空间太小,怕主席翻身时摔下来。
所以毛主席的房间即是寝室,又是办公室,他的床即是睡觉、休息的地方,也是办公场所,表明伟人日夜操劳国事,一直为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与周恩来、陈毅等伟人一样,是无数人崇拜、学习的榜样。
1960年,古巴宣布与我国建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我国对这位新朋友很重视。
当年8月,古巴外交部长准备友好访华,恰巧这个时候毛主席正在外出视察,陈毅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负责主持这次会晤。
按照毛主席的意见,陈毅在中南海自己的住所接待古巴外交人员。
宴会一开始,陈毅笑着说:“主席现在不在北京,所以他不能亲自接待大家,但这里是他的住所,是他办公、休息和看书的地方,今天在这里招待各位,也是向大家表示出歉意。”
古巴外交部长听后也没有丝毫遗憾,他还特别开心,为能在毛主席的住所里感到荣幸。
宴会结束后,陈毅感到很疲惫,他直接躺在毛主席的床上睡午觉,于是便出现开篇那一幕,他感觉毛主席的床很不舒服。
睡醒后,陈毅找到卫士长张宝昌说,主席的床那么硬,还那么旧,躺着也很不舒服,你们为什么不给他换一张床?
张宝昌听后笑了笑说,其实我们想给主席换,但主席怎么都不让换,他已经睡习惯了。
原来张宝昌等人早就发现了这张床多个不足之处,首先是床的两侧较高,而且毛主席平时喜欢睡高枕头,甚至半坐着,所以主席经常会滑下来。
不仅如此,毛主席的身材高大,有时他的双脚会从床位的栏杆间挤出来,有时候他睡着了,一翻身,脚就卡住了,不过毛主席就算疼醒了也不出声。
陈毅听完后又仔细看了看床位的栏杆,看着又小又旧的木板床,陈毅感慨道:“果然啊,主席就是主席,谁也比不了!”
陈毅这一句话至少有两层的含义,一是赞叹伟人勤俭节约的精神,另一个是吃苦耐劳,愿意为新中国建设奋斗终身!
【四、感慨过后】
毛主席外出回来后,工作人员把陈毅在主席床上睡觉,陈毅的话告诉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他说老陈啊,就是这样(豪爽)的人!
与毛主席一样,陈毅是诗人,很豪爽,说话心直口快,丝毫不留情面。
1965年9月,陈毅受毛主席、周总理纸托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就外交政策以及国际局势发表了讲话。
当谈起霸权主义时,陈毅慷慨激昂地说,如果帝国主义想要把侵略战争强加给我们,那欢迎他们早点来!
我们中国人民本身不想打仗,可现在有人想打,那就打好了!我们等候帝国主义打过来,我等的头发都白了,或许我无法看到帝国主义打过来,但是我的孩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决打下去!
随后陈毅用一句老话发出了怒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销!这个“销”字是陈毅临时填上去的,意思是把坏人统统铲平、消除!
陈毅的话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不惧怕威胁的民族志气和国威,起到了相当的震慑作用,让蠢蠢欲动的帝国主义胆战心惊,望而却步,这么豪放的话,还是由豪爽的陈毅说出来。
当毛主席听到陈毅的录音后,他高兴地夸奖道:“讲得好啊,陈老总这个外交部长才是真正的外交部长,这一下外国人也晓得了,我们这个外交部长可是不好惹的!”
因为相同的革命信仰、相同的文人气息和相同的做事方式,在时间的见证下,陈毅和毛主席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好,愈来愈醇厚。
然而谁都抵挡不过岁月,1971年,陈毅患癌住院,他把毛主席给他写的7封信放在床头,里面写的都是对诗词、写作的见解和互勉的话。
陈毅对这些信十分珍爱,即使病重时也经常翻阅,在病房里,他的家人才第一次看到了这些信。
1971年12月,因手术多天未进食的陈毅突然提出要吃面条,但他花了很大力气却只吞咽了几根面条,他吃力地对医生说:“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我吃面条也是为了给他庆生。”
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陈毅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他最亲密的战友和诗友毛泽东主席,这场景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弥留之际,陈毅的意识开始模糊,但他还是不停地念叨着主席的名字,他仍然思念着毛主席。
1972年1月,陈毅在北京去世,消息传出之时,所以人都感觉不可思议,他们虽然知道这一天迟到会来,但这一天来得太快了,让人没有一点准备。
同月8日开始,陈毅的告别仪式正式举行,周总理、朱德同志为伟人都去向这位为大元帅作最后告别。
当时毛主席的身体很不好,肺炎刚控制住,医生劝他要静养,但他还是要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毛主席出发时很着急,甚至睡衣都没有换下,披上大衣、穿上拖鞋就上车,要知道当时是北京正是隆冬时节,天气很冷。
陈毅遗孀张茜看到毛主席到来后很震惊,她的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主席,您的病可是刚好,怎么来了?“
毛主席沉痛地说,我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也是位好同志!
随后,毛主席又问张茜陈毅在医院时的情况,张茜就把陈毅在去年12月26日当天吃面条的事情说了,毛主席听后感慨万千,眼泪慢慢流了下来。
随后毛主席嘱咐陈毅的孩子们要好好学习,以后要和他们的父亲一样为新中国做贡献。
谈话结束后,张茜担心毛主席的身体情况,想要毛主席回去休息,可被毛主席拒绝了,他说,我也要参加追悼会,因为陈毅是我井冈山的老同志!
陈毅的逝世让毛主席想起了井冈山的时光,他万般怀念陈毅,也怀念陈毅辅佐他的日子。
追悼会开始后,毛主席双泪长流,向鲜红党旗覆盖下陈毅的骨灰盒深深地鞠上三躬。
毛主席很少参加领导人的追悼会,但却出现在了陈毅的追悼会上,这说明陈毅在他心中十分重要。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满面悲伤,无畏严寒与张茜等人一一告别。
不久后,毛主席写下了一首诗纪念陈毅,里面写着“是人杰盖棺、丹心一片、诗豪绝笔、青史千行......”表达出毛主席对陈毅的历史肯定,虽然这篇诗并未被发表,但毛主席与陈毅的深厚友谊却被永远表彰史册!
《中共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书香雄安-缅怀陈毅元帅!毛主席为什么说他是“真正的外交部长”》2021年8月27日期刊;
《新周报-毛泽东与陈毅内例外的私交》2018年4月10日期刊;
《韶山红-[这里是韶山]毛主席与陈毅:是战友,也是诗友》2019年4月3日期刊;
编辑:十年
责编: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