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罕见共识, 泽连斯基政府成博弈困局核心

国际 03-31 阅读:9 评论:0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面临来自华盛顿与莫斯科的双重压力。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期提出由联合国托管乌克兰、组建临时政府的方案,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则公开质疑泽连斯基政府的合法性——这场跨越意识形态的罕见共识,将基辅政权推向存亡边缘。

普京在6月12日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明确表态:"当前基辅当局已丧失代表乌克兰人民利益的能力。"其提出的联合国托管方案,旨在建立过渡政府与俄美等国展开谈判。无独有偶,特朗普在佛罗里达竞选集会上强调:"乌克兰权力更迭应通过宪法程序实现",虽未直接支持普京方案,但二者均剑指泽连斯基执政正当性。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6月15日回应称,乌克兰主权不容谈判,但白宫内部文件显示,拜登政府已着手评估乌总统大选可行性。这种微妙态度转变,折射出西方对泽连斯基的信任危机。

据基辅社会学研究所5月民调,泽连斯基支持率已从战初的91%跌至64%,关键转折在于其陷入战略两难:若接受俄方和谈条件,恐丧失乌东四州及黑海油气田控制权;若屈从美国压力签署矿产开发协议,根据乌宪法第103条,总统签署重大资源协议后将丧失连任资格。

这种困境在顿巴斯战场具象化。乌军总参谋部6月18日战报显示,俄军已控制卢甘斯克97%区域,而美国力推的"关键矿产开发计划"要求乌克兰开放锂、稀土等战略资源开采权。泽连斯基的拖延战术,实质是在大国博弈中寻求生存空间。

普京提出的联合国托管模式虽借鉴了1999年东帝汶案例,但实施条件截然不同。安理会6月20日闭门会议记录显示,英法代表明确反对任何削弱乌克兰主权的方案。更关键的是,联合国维和预算已连续三年赤字,目前全球16个维和任务中7个存在资金短缺,无力承担新托管任务。

莫斯科国立大学地缘政治研究中心模拟推演表明,即便托管方案通过,过渡政府组建至少需18个月,期间俄乌战线可能向第聂伯河推进80公里。这种不确定性令欧盟内部产生分歧,德国总理朔尔茨6月19日坦言:"任何方案都需乌方自主决定。"

面对内外压力,泽连斯基正在构筑三重防线:立法层面推动《战时总统特别法》延长任期;军事上加速北约制式装备换装,6月已接收首批F-16战机;外交领域则通过粮食出口协议拉拢土耳其、印度等中立国家。

这场博弈的终局或将重塑东欧地缘格局。正如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报告所指出的:"当大国共识成为小国领导人的噩梦,基辅的挣扎恰是弱国外交的现代样本。"随着冬季能源危机临近,泽连斯基政府的倒计时已然开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