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回应小米SU7高速碰撞事件,遇难者母亲评论:希望说到做到
2025年3月29日晚,德上高速池祁段,一辆黑色小米SU7在智能驾驶模式下高速行驶。当系统检测到前方施工路障时,仅2秒内,车辆从116km/h急刹至97km/h,随后与水泥护栏剧烈碰撞,爆燃的火光中,三名年轻女孩的生命永远定格。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不仅让三个家庭陷入无尽悲痛,更将小米推至舆论的风暴中心。
4月1日晚间,小米创始人雷军在社交媒体发文:“三位年轻女孩的不幸离世,让我深感痛心。我们绝不回避,将持续配合调查,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切。”这则声明被外界视为小米危机公关的关键一步。
然而,遇难者母亲的一句评论,却让这场回应蒙上阴影:“希望说到做到。”
雷军的承诺并非首次。早在事故次日,小米便宣布成立专项调查组,并提交车辆数据。但家属的质疑声却此起彼伏:为何事故车被秘密运往北京鉴定?为何家属至今未收到任何慰问或沟通?“他们把三个孩子的生命不当回事。”一位母亲在采访中泣不成声。
事故中遇难的女孩罗某,与男友同为小米忠实粉丝。两人计划用SU7开启新生活,却因一场意外阴阳相隔。罗母透露,女儿曾多次向她强调“智驾安全”,甚至反驳母亲“技术不完善”的担忧。然而,正是这份对科技的盲目信任,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更令人寒心的是,小米官方声明中“深感痛惜”的措辞,与家属“家里已塌”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有评论指出:“当企业用模板化声明应对生命,公众的愤怒便难以平息。”事故引发了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刻反思。支持者认为,小米SU7的智驾功能代表行业前沿,事故或为技术发展必经的代价;反对者则质疑:“若连基本安全都无法保障,技术进步又有何意义?”
面对舆论压力,小米的当务之急是重建信任。雷军在回应中承诺“与家属取得联系”,但截至发稿前,家属称仍未收到任何实质沟通。若小米希望挽回口碑,需在以下方面突破:
透明化调查:公开事故车鉴定报告,回应家属关于车门锁止、电池安全的疑问;
情感化沟通:避免“模板化”声明,由高层直接与家属对话;
技术升级:针对智能驾驶的响应时间、系统冗余等问题进行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股价已因事故下跌超5%,这既是市场对其安全性的担忧,也倒逼企业以行动证明“责任”二字的分量。
罗母在采访中回忆:“我曾多次劝女儿,技术再好也不能完全依赖,自己握住方向盘才安心。”这句朴素的叮嘱,道出了安全驾驶的本质——科技应服务于人,而非主宰生命。雷军的“说到做到”,不仅关乎小米的品牌存亡,更牵动着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信任底线。唯有以真诚的态度回应质疑,以实际的改进守护安全,企业才能在危机中重生,让“智能出行”真正成为人类的福音。
网友评论
-
2025-04-02 07:48:30
首先,米残粉就不要出来洗了,事实就是智驾垃圾,车机卡死,刹车失灵,车门锁死,火火烧死三个。3.29的事故,4.1才压不住被爆出来~其次,小米这个通报就是用来甩锅的,还甩得特别丑陋,第一,从数十分钟驾驶里面专门挑出两条分心驾驶的,带节奏让人觉得车主驾驶不专心,但从驾驶员接到提示后一秒接管,反而证明车主发生事故当时绝对没有分神,不然大家可以试试一秒接管是什么水平;第二,在施工路段,借道行驶,车辆都没有任何减速的迹象,直到事故发生前两秒提醒,可见苏7完全是把施工路段当正常路段在开;第三,目前市面上所有的量产车辆,我说的是所有,先抛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不说,单从时速120降到60需要2秒多时间,降到0需要3-4秒,车辆在事故发生前2秒提醒有什么用?等于直接把所有的小米车主往车祸的火堆上丢;第四,通报说车子提示时已经开始减速了,是的,事故前2秒中,智驾控制的一秒,加驾驶员踩刹车的一秒,加起来,也就是从116降到97,基本等于智驾没有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