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菜豆接茬越冬生菜,设施栽培实现周年生产,叶菜豆类实现互补种植
**早熟菜豆接茬越冬生菜,设施栽培实现周年生产,叶菜豆类实现互补种植**
在设施农业的广阔天地里,一场关于作物种植布局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早熟菜豆与越冬生菜的接茬栽培,这一模式如何让设施栽培达成周年生产,实现叶菜和豆类的互补种植。
一、提出问题
咱们先来说说传统蔬菜种植面临的挑战。在过去,很多菜农都是单一品种的种植模式。比如说,种一茬菜豆,收完了就只能等着下一季再种别的。这就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而且菜农的收入来源也比较单一。从市场需求来看,消费者对于新鲜蔬菜的需求是全年性的。像冬季的时候,大家都希望能吃到新鲜的绿叶菜,像生菜之类的;而在夏季,豆类蔬菜又很受欢迎。可是如果按照传统种植方式,很难做到全年稳定供应各种蔬菜。
再看看气候的影响。冬季气温低,很多叶菜类蔬菜生长缓慢,甚至会被冻害。而夏季高温时,一些豆类蔬菜可能会因为干旱或者病虫害而减产。就拿生菜来说,在露天种植时,冬季可能会因为一场大雪或者连续的低温天气,叶片冻伤,品质下降,产量锐减。菜豆在夏季如果遇到暴雨天气,根部容易积水,引发根腐病,导致整株死亡。这些都是传统种植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且,单一品种的种植还容易引发市场波动。如果一个地区大家都种菜豆,到了收获季,可能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价格暴跌,菜农辛苦一年却挣不到钱。而如果都种生菜,又可能会因为种植技术不过关或者病虫害爆发,导致产量不足,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二、分析问题
那为什么早熟菜豆接茬越冬生菜这种模式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
从生长周期来看,早熟菜豆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一般来说,早熟菜豆从播种到收获大概需要50 - 60天左右。我们常见的“优胜者”早熟菜豆品种,在适宜的温度(白天20 - 25℃,夜间15 - 18℃)和湿度(空气相对湿度70% - 80%)条件下,50天就能收获上市。它的植株比较矮小,适合密植,这样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种植更多的数量。而越冬生菜呢,它的生长周期较长,从播种到收获大概需要70 - 90天。像“奶油生菜”这个品种,在冬季设施栽培环境下(白天18 - 22℃,夜间12 - 15℃),80天左右可以收获。这种长短结合的生长周期,使得土地在一年的时间里能够充分利用。
从对环境的适应性来看,早熟菜豆比较耐热,在夏季高温时,只要做好灌溉和通风措施,就能正常生长。而越冬生菜虽然不耐寒,但是在设施栽培的保护下,比如在温室里,通过调节温度、光照和湿度,可以安全过冬。在一些现代化的温室中,冬季可以通过加热设备将温度维持在生菜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以上,同时利用补光灯来补充光照不足的问题。而且生菜对土壤肥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在菜豆收获后,土壤中残留的菜豆根瘤菌固氮后的养分,还能为生菜的生长提供一定的营养基础。
再从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早熟菜豆上市的时候,正好是市场上叶菜类相对较少的时期,价格往往比较可观。以某地区为例,早熟菜豆上市初期,每斤的价格能达到3 - 5元,而到了盛产期,价格会略有下降,但也能保持在1 - 2元左右。越冬生菜在冬季的市场上更是紧俏,由于供应量少,每斤的价格能达到5 - 8元。这种互补种植的模式,可以让菜农在不同的季节都有收益,降低了单一品种种植带来的市场风险。
三、解决问题
那这种早熟菜豆接茬越冬生菜的设施栽培具体要怎么做呢?
在设施的选择上,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菜农的经济实力来决定。对于北方寒冷地区,最好选择现代化的连栋温室。这种温室保温性能好,空间大,可以配备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有的连栋温室采用了双层塑料薄膜覆盖,中间填充了保温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挡冷空气进入。温室里还安装了水帘降温系统和暖风机加热系统,在夏季可以通过水帘降温将室内温度降低到适宜菜豆生长的范围,在冬季通过暖风机加热保证生菜的正常生长。
对于南方温暖地区,简易的日光温室或者塑料大棚就可以满足需求。不过也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和通风降温措施。比如在冬季,可以在塑料大棚外面覆盖一层草帘,晚上放下,白天掀开,起到保温的作用;在夏季,可以在大棚两侧设置通风口,安装遮阳网,降低温度。
在种植管理方面,菜豆的种植要注意合理密植。一般来说,早熟菜豆的株距保持在20 - 30厘米,行距保持在50 - 60厘米比较合适。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耕细作,施足基肥。可以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00 - 3000公斤,再加入适量的复合肥(如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30 - 50公斤)。在菜豆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搭架,让菜豆的藤蔓能够攀爬。当菜豆开始结荚时,要注意追肥,以磷钾肥为主,每亩可以追施磷酸二氢钾10 - 15公斤,促进豆荚的生长。
生菜的种植则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在播种前,可以将种子进行低温处理,提高发芽率。生菜的苗龄一般在30 - 40天左右,当幼苗长到3 - 4片真叶时就可以移栽。移栽后的生菜要注意保持间距,一般株距保持在15 - 20厘米,行距保持在30 - 40厘米。生菜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病虫害,比如常见的蚜虫和霜霉病。对于蚜虫,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释放瓢虫等天敌昆虫;对于霜霉病,可以通过喷施甲霜灵等杀菌剂来防治。
在接茬的时间安排上,要精确计算。当早熟菜豆收获完毕后,要及时清理残株,对土壤进行简单的翻耕和消毒处理。然后就可以移栽生菜幼苗了。一般来说,早熟菜豆收获后1 - 2天内就要完成生菜的移栽工作,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地的空闲时间,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这种早熟菜豆接茬越冬生菜的设施栽培模式,不僅实现了叶菜和豆类的互补种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还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就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每个角色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菜农们通过这种模式,在设施农业的舞台上,跳出了优美的舞步,收获着满满的希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这种种植模式还会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比如,未来可能会利用智能化的设备更加精准地控制环境条件,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也会有更多的菜农认识到这种模式的优势,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这不僅有利于菜农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保障市场的蔬菜供应,让消费者能够全年都吃到新鲜、美味的蔬菜。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种互补种植模式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它减少了因单一品种种植带来的生态压力,如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土壤肥力的过度消耗等。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让土壤能够得到休养生息,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平衡。这就像是大自然的一个循环系统,每个环节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设施栽培的这片广阔天地里,早熟菜豆接茬越冬生菜的模式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菜农们走向周年生产、实现叶菜豆类互补种植的道路。希望更多的菜农能够发现这颗星星的光芒,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