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情 | 叶丽美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座谈会)—— 徐建新、程平

推荐 04-21 阅读:5 评论:0

"草木有情——叶丽美工笔画作品展"于4月3日至22日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并于4月12日下午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

本次展览是以“草木有情”为主题的叶丽美中国工笔画作品展览的第二站,展出了画家近十余年间创作的80余件工笔作品,比较全面的呈现了画家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的面貌。作品以草木为载体,在传承中国花鸟画优秀传统的同时,又将现代审美意识融入中国工笔画的创新探索之中,并打开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面貌。她以独特的视角,对所表现的花鸟草木予以现代人文精神的观照,使艺术作品呈现出具有个人标识的艺术特质和品格,彰显出传统工笔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生命力。

展览由中国工笔画学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为学术指导,广东画院、关山月美术馆等联合主办,艺术界、学术界及政商界数百位嘉宾出席开幕式。多位专家从学术传承、创作实践等角度诠释叶丽美艺术价值。

开幕式后,“草木有情”叶丽美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座谈会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会议厅举行。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端廷先生主持。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专家、学者有: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若熹;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陈湘波;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博士生导师袁学君;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

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教授蔡乔中;

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副院长戴幼楠;

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菲菲;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建新;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宜昌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田亚洲;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教授刘吉;

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书记许洪林;关山月美术馆主任-程平星海音乐学院教授林松源;

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徐青;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党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陈欢迎;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展览策划负责人,文物博物副研究馆员程平。

本期发言嘉宾

——徐建新、程平——

徐建新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

叶丽美老师的工笔画作品展览,虽然我是第二次参观学习,越看越好,回味无穷,感觉一次比一次震撼!叶老师的工笔画作品,胜在色彩与意境。她对色彩的美捕捉的很到位,每一笔色彩的变化都牵动我神经。叶老师的工笔画作品是大美的色彩世界,如梦如幻,如诗如歌,明亮高亢,鲜活生动,质朴凝炼,愉悦的画面意境,充满诗情画意,让观众在色彩的世界里流连往返,美不胜收。作品展现出的是生命的升华,精神的律动,境界的拓展。从画到题款,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让我深深的感受了诗书画的魅力所在!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它展现给我们的是人类生活的美好,自然的和谐,生命的勃发,快乐、幸福的生活状态。艺术作品,如果没有艺术家的创造,没有新时代的新格局,没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人生感悟,没有对艺术真情实感的投入和苦行僧般生命体验与磨炼;没有对真善美的艺术人生追求,那我们的作品就显得的苍白无力,何美可言!叶老师的工笔画作品,无论从造型,色彩,意境,情趣,风格,画面传达出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对美的渴望,对社会及人生的美好感悟和理解,以及叶老师对待艺术的态度和人生信念,不是一般人能做得的。中国文人画作品的特质,水墨为上,墨分五色,知白守黑,縧除绚爛,是淡化色彩的。但是作为传统工笔画艺术,又是大胆利用色彩的。色彩是表达人类情感,表现大千世界美好的最为直接的载体,和人们的审美需求。假如抽离色彩,我们这个世界将会显得如此的单调。看叶老师的画最动人之处,是她把人世间的缤纷色彩,呈现得如此的丰富完美,作品色彩的美感,无论如何是从画册,照片上感受不到到的。叶老师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从勾线到上色,三矾九染,一遍一遍的画、一遍一遍的敷色上去,一幅画要画大半年,她想让画面上的每一块颜色都有情趣、有温度,有感觉,有诗意。

艺术家永远是以作品说话的,通过作品传达出来的艺术世界,是她最真实的精神世界的反映!叶老师的画作是活的生生,作品自己在说话、在告诉观者,什么作品让人震撼,什么是艺术的魅力,什么叫做感动,什么叫做一往情深,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什么叫做美美与共,这就是艺术所给予人的人生力量!而这种力量是无穷的,是人与人之间灵魂的再次碰撞产生的共鸣!这种感觉是从作品深处传递出来的。

叶老师的工笔画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极具时代气息。一枝一叶总关情,人世间最美的七彩世界,被叶老师以独特的绘画艺术的形式呈现了出来,传达出物我两忘、神与迹化,天人合一,得意忘言的境界,是形,是神、是色三者高度融合的产物。我每次看叶老师的作品,都被画面的那种美好所感动。叶老师是一位很纯粹的艺术家,是我学习的榜样,祝草木有情叶丽美工笔画作品展圆满成功!谢谢 !

徐建新

程平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展览策划负责人

文物博物副研究馆员

关于叶老师的创作,其实在做展览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叶丽美老师的工作状态,她的出品是非常非常的多。从北京寄到馆里的作品有一百五十多张以上。我们的展厅其实不算大,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这些大量的作品以及还有相当多的写生,从这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工作状态,也就是一个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与最后成果的转换、呈现的这样一个过程中,让我想到了《诗经·国风》中的《豳风·七月》,诗里面主要讲了周人的祖先带领族人在时间的流转中,循着天地四时的节律,不断进行循环往复的农事劳动,诗中色彩斑斓,处处充满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真纯之气。正如我们在叶老师的作品呈现的内容当中所看到的。

在座的许多学者、专家刚刚也提到,展览作品中除了有许多生机勃勃的那些花、草以外,我们还看到一些表现荣枯的内容。例如“草木有情”“金秋华章”“又见新章”等。其实,这些作品与其它生机勃勃的内容构成了一组时间回环,又是一种时间的遁逃与超越。

另外,其实她的一些作品是在不变当中去寻找一种变化,这是重要的。我们看画展的主题、看她的内容其实很多都是不变的,在《诗经》经典文本中寻找启发,在日常的植物花卉中寻找生命表达,在相同的对象中呈现不一样的精神表达,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实现艺术的创作。我们在她很多的作品中都能够看到这些相同的表达。但是,“在不变当中寻找变化”这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传统艺术最重要的、最本质的东西。正所谓“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我认为这对我们艺术家的创作来说,是我们应该去坚守的,因为这些东西都通往性灵、也通往我们的心灵!这些抵达不会变。

程平

叶丽美,原名叶杏媛,籍贯广东惠州秋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研究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培训中心导师、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导师、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及研究生导师。

部分展览作品鉴赏

叶丽美《云想衣裳花想容》130cmx50cm  2020年

叶丽美《雨过风香》 39cmx52cm  2021年

叶丽美《庄蝶有约》 68cmx68cm 2018年

叶丽美《惠风和畅》69cmx69cm  2018年

叶丽美《草芳十里之一》68cmx68cm  2017年

叶丽美《蝶梦水云乡》120cmx100cm 2022年

叶丽美《复如花更开》73cmx77.5cm  2022年

叶丽美《疑是春风在我家》85cmx90cm  2022年

叶丽美《念东风》97cmx104cm  2025年

叶丽美《春光无限》180cmx152cm  2020年

叶丽美《秋溪之舞》222cmx110cm  2013年

叶丽美《又见新章》180cmx98cm  2021年

叶丽美《又遇风暖》136cmx68cm  2016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