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难减,其实就是“双毒缠身”,用3个方法,助你健康减重!

健康 03-29 阅读:111 评论:0

从医的这几十年里,我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越减越肥”的怪圈:节食饿到头晕,体重不降反升;运动挥汗如雨,腰围却纹丝不动。中医认为,这并非是“喝水都胖”的体质问题,而是机体内“湿毒”与“热毒”相互勾结,阻塞代谢,导致的脂肪堆积!

也有人觉得,胖一点只是影响形象,但其实,肥胖是百病之源!

1.伤脾胃:临床观察显示,80%的肥胖者存在脾虚问题。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停滞,形成痰湿,而痰湿又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形成恶性循环。

2.堵气血:脂肪堆积影响气血运行,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容易疲劳、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女性还多见月经不调。

3.损关节:体重每增加1kg,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就增加3-5kg。膝关节、腰椎长期超负荷,易引发关节炎、腰椎病。

4.促三高: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温床",严重时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减肥不仅是"变美",更是"救命"。

接下来给大家说一下湿毒和热毒的一些症状表现,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是哪种类型。

1. 湿毒肥胖——"喝水都胖"型

典型表现:

体型松软,肉捏起来软绵绵的;

容易水肿,尤其是早上脸肿、下午腿肿;

舌苔厚腻,有齿痕;

大便黏腻,易粘马桶,容易腹泻或便秘;

总感觉身体沉重,容易疲劳。

形成原因:

脾虚: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停滞,形成痰湿。

饮食不节:爱吃甜腻、生冷、重口味食物,加重脾胃负担。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气血不畅,湿浊堆积。

2. 热毒肥胖——"越减越肥"型

典型表现:

体型壮实,肉比较紧实;

容易上火,口干口苦,脸上爱长痘;

大便干结,小便黄;

食欲亢进,特别爱吃辛辣、油炸食物;

情绪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形成原因:

肝郁化火:长期压力大、情绪不畅,导致肝火旺盛,代谢紊乱。

饮食辛辣:火锅、烧烤、重口味食物助长内热。

熬夜伤阴:睡眠不足,津液亏损,虚火内生。

今天给大家分享3个方法,调理"双毒",健康瘦身。

第一步:内调——祛湿清热,调理体质

(1)湿毒肥胖: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祛湿方)

组方:茯苓、白术、陈皮、薏苡仁、泽泻。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能把体内多余的水湿代谢出去。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帮助脾胃运化,让气机通畅,把痰湿“赶出去”。

薏苡仁:炒用更佳,利湿不伤正。

泽泻:专利下焦湿热。

适合人群:脾虚湿盛,容易水肿、大便黏腻者。

(2)热毒肥胖: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清热降火方)

组方:栀子、黄岑、决明子、荷叶、菊花。

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黄芩:清热燥湿,泻肺胃之火。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荷叶:升清降浊,清热利湿

菊花:清热解毒,平肝名目。

做法:将所有药材洗净后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适合人群:肝火旺、便秘、易上火者。

第二步:生活干预——重塑健康习惯

1.饮食调整 :晨起喝生姜红枣茶(温脾化湿),午餐加红豆薏米粥(忌用生薏米),晚餐遵循“三低原则”:低油、低盐、低糖,且控制在19点前完成。

2. 运动建议:每日快走40分钟或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

3. 作息规律:晚上11点前睡觉,避免熬夜伤肝。

第三步:经络调理,打通代谢通道

1.丰隆穴(小腿外侧,外膝眼下方8寸):每日按压3分钟,祛痰湿要穴;

2.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疏肝降火;

3.曲池穴(肘横纹外侧):艾灸10分钟,清泄热毒;

4.关元穴(脐下3寸):掌揉5分钟,温阳化湿。

减肥不是挨饿,真正有效的减肥,是调理体质,让身体恢复平衡。记住:减肥不是折磨自己,而是善待身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