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文当初的规则“坑惨”央视,12年前的一件事,让赵本山至今难忘
谁能想到在欢乐的春晚舞台上,居然上演了如此戏剧性的一幕!
这一事件不仅让赵本山告别了陪伴21年的春晚舞台,更让央视春晚失去了最大的收视担当。
那是赵本山第21年登上春晚舞台的时候,他像往常一样带着几个精心创作的小品本子来找春晚审核部。
谁料这一次却碰上了性格刚直的新任总导演哈文。
说实话在我看来,哈文作为总导演的初衷其实没错,她是想让春晚的节目更有深度。
但这个要求却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把赵本山炸懵了。
要知道赵本山可是从农村一步步打拼上来的,他深知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他看来小品就是要让人笑,让人在欢乐中感悟人生,而不是硬塞一堆说教。
眼看着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越来越僵。
这一刻的现场氛围,估计比他演的小品还要精彩。
但谁也没想到最后竟然是赵本山选择了退让。
这个决定一出可把春晚剧组给整不会了。
毕竟赵本山可是春晚的收视保障啊,这下可咋整?
这话说的连三岁小孩都不信吧?
但是没办法这种面子工程,大家只能配合着演下去。
其实啊在我看来,这件事最大的遗憾就是没人愿意做出妥协和调和。
明明是可以各退一步,既保留笑点又加入寓意的事情,非要搞成二选一。
说起这事就不得不提一提赵本山的成长经历了。
要是了解他的过去,就能明白为什么他会对自己的艺术坚持如此执着。
生在辽宁农村的赵本山,可以说是从小就没过过几天顺心日子。
母亲早早离世只剩下体弱多病的父亲在苦苦支撑这个家。
老天爷可能都看不下去了,父亲一琢磨干脆把儿子送到了二叔家。
说起这个二叔虽然因为身体残疾没有成家,但却是个难得的艺术家。
二胡玩得溜民谣唱得好,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
为了混口饭吃二叔经常带着小赵本山四处表演。
这一带着可不得了,直接开启了赵本山的艺术启蒙。
饿着肚子演戏的日子虽然苦,但也让赵本山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从配角到主角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赵本山一步步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姜昆老师相中了。
这一相中不得了,直接把他推上了春晚的舞台。
更绝的是他还在春晚上遇到了自己的黄金搭档宋丹丹。
两个人一配合简直就是天作之合,承包了好几年春晚的笑点。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小插曲了。
有一年春晚他们俩正要上台表演,结果发现把道具包给忘了。
换成别人估计早就慌得不行了。
但我们的本山大叔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他二话不说随手抛出一个饭盒,让宋丹丹去捡。
这一手神来之笔,不仅给了宋丹丹下台拿道具的机会,还成了节目的一个笑点。
这就是赵本山的厉害之处,在他看来让观众笑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当有人要求他改变创作风格的时候,他才会如此坚持己见。
从春晚舞台退下来后,赵本山并没有就此消沉。
反而让他萌生了一个更大的想法:既然自己不能上春晚了,那就带着自己的徒弟们打造一个全新的天地。
但说实话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决定。
毕竟在娱乐圈里,像赵本山这样没有科班出身的艺人,想要培养新人谈何容易?
可赵本山偏偏就是有这个本事,愣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他一改以往只专注小品的路子,开始琢磨起了电视剧制作。
《刘老根》的诞生可以说是一个意外之喜。
这部剧里没有当红明星,没有华丽特效就是纯纯的接地气。
紧接着《乡村爱情》的成功更是让所有人跌破了眼镜。
这部剧愣是成了现象级作品,让赵家班的演员们家喻户晓。
但要说赵本山最大的慧眼,那就不得不提到发掘宋小宝这件事了。
当时的宋小宝说实话确实不起眼,又矮又瘦长相也算不上出众。
换做别人可能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但赵本山却在他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有一次正好缺演员,赵本山二话不说就把剧本给了宋小宝。
这一给可了不得,宋小宝直接在辽宁春晚上惊艳亮相。
从此之后宋小宝就像开了挂一样,综艺节目接到手软。
现在的宋小宝早已成为综艺节目的常驻嘉宾,可以说是赵本山最成功的代表作了。
不得不说赵本山这波转型简直神了。
从一个单打独斗的笑星,华丽转身成为了一个商业帝国的掌门人。
这波操作不光让他自己实现了事业第二春,还带活了一大批新人。
看着赵本山在商业领域的成功,不禁让人感慨当年那个决定到底是对是错?
说实话自从赵本山离开春晚后,央视这台年味十足的春晚,收视率就像过山车一样蹦蹦跳跳。
这话虽然夸张但也说出了不少观众的心声。
各种花里胡哨的特效,浮夸的表演哗众取宠的段子,是不是有点儿南辕北辙了?
但问题是非要把观众的笑声和节目的内涵对立起来,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就像现在抖音上那些爆火的短视频,不也是在搞笑中传递正能量吗?
所以说一个好的节目,既要让观众笑得开心,又要让人回味无穷,这才是最高境界。
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场双输的较量。
央视失去了一位王牌艺人,而观众们也少了一份期待已久的年夜饭。
不过话说回来这件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在文艺创作中规则确实重要,但僵化的规则只会扼杀创意。
所以啊回看这12年的春晚,或许我们真该好好想想:到底是规则出了问题,还是我们对规则的理解太过死板?
这个问题恐怕值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深思。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