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送医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告:若不想心衰,每天坚持4不做
你是否也曾注意到,近几年,心衰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每当提到“心衰”这个词,我们总会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认为这只是年纪大了、自然衰老的结果。
我曾在医院里看到许多年轻人也在因为心衰而住院治疗,这让我深思,心衰的发病年龄为什么越来越年轻化,难道它真的是“年龄的必然”吗?
其实,心衰的发生,并非总是不可避免的,它更多的是我们不经意间做出的某些决定,慢慢积累起来的后果。
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某些小小的改变,保护自己的心脏,减少不必要的心脏负担,从而大大降低心衰的风险,若不想心衰,每天坚持4不做。
不做过度剧烈的运动
很多人认为运动就是为了强身健体,但并非所有的运动方式对心脏都是有益的,尤其是那些年轻时健身过度,或者是老年人毫无节制地进行剧烈运动的人。
比如我曾接诊过一位60岁左右的患者,这位患者曾是跑步爱好者,每天都要跑上十公里,甚至冬天也从不间断。
但是,过度的负荷让他的心脏逐渐承受不了,最终不幸患上了心衰,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疗。
这类过度剧烈的运动,虽然短期能带来一定的体型变化和体能提高,但长期下来却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脏功能逐渐下降。
过度剧烈的运动会使心脏频繁处于高负荷的状态,尤其是在运动后,我们的心脏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这个恢复过程如果过于频繁,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
很多人认为自己年轻体壮,心脏没问题,但忽略了长期过度运动对心脏的消耗,对比那些适度、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所以,每天的运动量不能过大,也不能忽视锻炼的频率,尤其对于老年人,适度的运动反而能延缓心衰的到来。
不做暴饮暴食
“吃得饱、吃得好”似乎成了现代人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节假日,亲朋聚会时,一桌丰盛的美食就会让人不禁想大快朵颐。
然而,这种暴饮暴食的习惯,恰恰是心衰的“温床”,特别是那些喜欢油腻食物、高盐高脂食物的人,他们的心脏经常在“不堪重负”的状态下工作。
在医院里,我曾接诊过一位餐饮行业的老板,他每天下午到深夜才吃完丰盛的大餐,且食量惊人。
更严重的是,他经常食用大量的腌制品、炸制品,起初,他没有明显的症状,直到某次体力不支,突然出现胸闷气短,检查后发现,心脏已经开始出现心衰的征兆。
暴饮暴食容易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尤其是大量食物消化后,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影响心脏的血流供给,久而久之,心脏功能会逐渐下降。
不做忽视身体信号
很多人往往忽视身体传递出的“警报”,一开始是气短、乏力,接着可能出现胸闷、浮肿,甚至偶尔出现夜间频繁醒来的现象。
我曾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他长期加班,早期,他只是偶尔感到有些累,由于没有“病痛”的感觉,他觉得这不过是生活压力导致的轻微不适,于是选择了忽视。
直到他突然感到左胸部剧烈疼痛,心慌气急,被送到医院急诊,检查后发现,他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心衰症状,并且病情已经相当严重。
如果他早些时候能注意到身体的不适,及时就医,可能心脏的损伤会小很多,其实,心衰的初期往往表现得很隐匿。
身体会通过一系列的症状向我们发出警示信号,只要我们留心,早期发现心脏出现问题的几率就能大大增加。
比如,突然的体力下降、持续的心慌胸闷、晚上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等,都是可能提示心脏出现问题的早期信号,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关注这些细微的身体变化。
不做情绪失控
现在社会压力大,很多人在工作、家庭等方面上,承受着巨大压力,情绪的波动也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大声争吵或是过度担忧,情绪的剧烈波动对心脏是巨大的负担。
它不仅会让心率加快,还会导致血压升高,长期下来,心脏的健康会受到影响,压力过大会导致激素水平异常,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发心衰。
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因为工作压力过大,频繁出现焦虑和失眠,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到心悸,他觉得这些情绪波动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伤害。
然而,长期的情绪失控让他的心脏逐渐承受不起,最终在一次突发的剧烈胸痛中被送往医院,诊断为严重的心衰,医生告诫他,情绪的管理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平稳的心态,学会减压和情绪管理,既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方式,也是延缓心衰的重要策略,学会放松自己,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是维持心脏健康的基本要素。
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却能有效地帮助我们预防心衰,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心脏的健康永远不容忽视。
保持适度的运动,避免暴饮暴食,关注身体的微小信号,学会情绪管理,这些做法不仅能保护你的心脏,还能让你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心衰送医的人越来越多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李丽莎.运动康复护理在心衰合并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肿瘤基础与临床,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