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2万吨锂电池材料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来了

汽车 04-02 阅读:186 评论:0

近日,广东省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广东卓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锂电池材料综合回收利用项目(二期)”的受理信息公示,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审批流程,为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再添新动力。

据悉,已有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28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3780平方米,建筑面积则达到了21635.57平方米。项目主要聚焦于锂电池的回收及梯次综合利用领域,旨在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实现对退役锂电池材料的高效回收与再利用。项目一期已具备年处理8万吨退役锂电池材料的能力,二期项目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产能,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该项目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永湖镇的惠阳区新材料产业园区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二期项目中,卓意新能源将投资1亿元人民币,专门用于磷酸铁锂电池电极粉的深度加工与综合利用。项目设计年综合利用铁锂极粉22249.48吨,原料全部来源于一期项目正极片破碎分选产出的铁锂极粉。通过采用先进的湿法工艺,项目将铁锂极粉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工业级碳酸锂及硫酸钠等产品,为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供应。

在生产工艺方面,该项目采用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确保了废旧锂电池的高效、精准拆解与再利用。具体流程包括:各类废旧锂电池包(组)首先进入拆解线,经过外接放电后拆解成电池单体;拆解产生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则进入梯次利用检测线,经过严格检测后,合格的电池单体将被编码、包装并外运给下游的梯次利用电池组生产企业;不合格的电池单体则进入中转箱,进入热解破碎分选线进行进一步处理。此外,拆解及外购的电池单体也将分别进入相应的处理线,经过撕碎、热解、破碎、分选等工序后,得到电极粉材料、细铜粒、细铝粒等产品和副产品。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退役动力电池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首次突破3000万辆大关,其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31.6%。预计到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104万吨,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或将攀升至350万吨。面对如此庞大的退役动力电池市场,如何实现高效回收与再利用,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规范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先后发布了五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共涉及148家企业。同时,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更是标志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式进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随着“两新”政策的持续落地以及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2024年是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脱保的关键节点,政策密集出台,不仅展示出我国对电池回收产业的重视,还促进了行业规范化发展、法治化建设,推动整个电池回收行业进入新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