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造假,退出中国市场!亏空42亿的广东老字号,倒在了一万块上
前言
2022年寒冬,“浪奇”这个昔日的广东老字号企业宣告破产。
消息传出时,一位曾在子公司缴纳了1万元保证金的供应商,只得到一句冰冷的回复:“公司早就没钱了。”
没人能想到,这个曾靠一瓶洗衣液火遍大江南北、手握26亿拆迁款的行业巨头,最终竟被一万块钱压垮。
而接下来曝出来的种种,却足以说明浪奇的覆灭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
从“洗衣液之王”到“拆迁暴发户”
上世纪90年代,走进广东任何一家超市,货架上最显眼的日化产品必定贴着“浪奇”的标签。
1993年,当立白刚成立、蓝月亮还未诞生时,浪奇已率先上市,成为华南地区家喻户晓的“日化一哥”。
鼎盛时期,浪奇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30%,连国际巨头宝洁初入中国时,都要忌惮三分。
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写了浪奇的命运,因广州城市改造,公司位于市中心的一块土地被政府收储,浪奇一夜之间获得25.87亿元拆迁款。
这笔钱相当于其上市26年净利润总和的5倍多,网友戏称:一块地养活了公司114年。
彼时的浪奇风光无限,董事长在庆功宴上豪言:我们要让浪奇重回巅峰!可谁也没想到,这笔“天降横财”竟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手握巨款,浪奇开始了一场荒诞的“跨界狂欢”。
先是斥资收购华糖食品,卖起了坚果零食;随后入股化工交易中心,涉足金融行业;甚至收购农药公司股权,进军农业领域。
但这些业务无一例外成了“赔本买卖”。最离谱的是,浪奇盯上了工业大麻。
2019年,公司高调宣布与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含大麻提取物的洗手液和沐浴露,并扬言“2020年量产”。
然而,政策风向突变,2020年初,国家明令禁止日化品添加大麻成分,浪奇前期投入的研发资金打了水漂,高管却轻描淡写:就当交学费了。
一位员工私下吐槽:公司像暴发户进了赌场,什么热门押什么,根本不管自家老本行。
消失的洗衣粉与造假的财报
如果说盲目转型是“病急乱投医”,那么浪奇的“造假游戏”则彻底撕碎了企业的遮羞布。
2020年9月,浪奇突然公告称,存放在江苏仓库的价值5.72亿元洗衣粉“不翼而飞”。
消息传出后,被点名的两家物流公司当即否认:“我们从未接收过这批货!”舆论哗然,网友嘲讽:浪奇的洗衣粉和獐子岛的扇贝一样会跑路?
随着调查深入,更惊人的真相浮出水面:全国6个仓库合计8.6亿元货物“凭空蒸发”,且仓库记录显示,这些货物根本不存在。
对此,行内人士一语道破玄机:这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财务造假!
事实上,造假早有端倪。
2018年,浪奇通过虚构交易虚增营收129亿元,董事长傅勇国被罚1400万元并禁入证券市场10年。
不仅如此,公司内部更是人心涣散,2019年起员工持股计划疯狂减持,一年抛售109万股。一位离职高管坦言:从拿到拆迁款那天起,公司就没人想着好好做产品了。
一万块背后的崩塌
2022年,浪奇账面上仅剩的“新品”是一款无人问津的洗碗凝珠,旗舰店销量长期徘徊在两位数。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敢相信压倒这家老字号的最后一击,竟是一笔1万元的债务。
一位供应商回忆,四年前他向浪奇子公司支付了1万元保证金,合作结束后却迟迟无法追回。
“催了无数次,他们总说‘再等等’,最后直接摊牌没钱了。”此时人们才发现,浪奇的27个银行账户已被冻结,旗下股权、资产悉数查封。
讽刺的是,就在破产前三个月,公司还在投资者平台宣称“转型成功”。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拆迁款到账后,浪奇三年累计亏损42亿元,相当于每天烧掉380万元。
老字号的“生死选择题”
事实上,浪奇的溃败并不是个例,许多曾叱咤风云的老字号,都在“死守主业”与“多元化豪赌”之间迷失。
“中国袜王”浪莎跨界地产、金融,最终主业沦为贴牌加工;
服装巨头雅戈尔靠房地产赚得盆满钵满,却被批“忘本”。
然而,浪奇却用血淋淋的教训证明:当一家企业不再敬畏产品,转而沉迷资本游戏时,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浪奇官网仍挂着那句slogan——“创造生活无限美”。只是货架上再也找不到它的产品,徒留消费者一声叹息:原来老字号的名字,真的会被自己人亲手毁掉。
参考资料:
*ST浪奇被强制执行超2亿,业绩下滑、债务高筑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