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瑞吉突遭“财务刹车”,北交所IPO中止背后暗藏哪些玄机?

财经 04-02 阅读:11 评论:0

2025年3月31日,常州百瑞吉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874637)突然发布公告称,因“财务报告过期”被北交所上市审核中止。这家由中金公司保荐的生物医药企业,从高调申报到两度延期问询回复,最终因财报“超期”被迫中止,剧情反转之快令人咋舌。

看似技术性调整,但结合此前两次延期回复问询的“异常操作”,市场不禁质疑:百瑞吉的IPO故事,究竟是“时间不等人”,还是“数据见不得光”?

“财务过期”只是遮羞布?

公告显示,百瑞吉引用的财务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规则需在6个月内更新。然而,从2024年12月26日获受理到2025年3月中止,整整三个月时间,公司不仅未补充新财报,反而两次申请延期回复问询(累计延期40个工作日)。这种拖延战术,与其说是“准备材料”,不如说是对监管问询的“消极抵抗”。

更令人费解的是,百瑞吉早在2024年12月就已通过江苏证监局的辅导验收,按理说财务数据应该已经准备得相当完备。而且百瑞吉刚登陆新三板就冲击北交所,财报似乎不应该成为其中止审核的理由。那么,为何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突然“掉链子”呢?难道真如清扬君前文猜测的那样:百瑞吉违规向北交所提交了申报资料?(详见文章《最短命的新三板“过客”?百瑞吉挂牌即谋转板北交所》)

对此,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百瑞吉中止审核的原因可能无外乎两种:一是2024年下半年公司业绩出现变脸,若强行更新财报,可能会暴露其经营风险;二是北交所的问询函直击要害,例如关联交易、研发投入的真实性等问题,公司需要时间来“缝补漏洞”。但无论哪种情况,都暴露出百瑞吉在IPO过程中底气不足的问题。

此外,作为头部券商,中金公司此次保荐表现堪称“佛系”。

百瑞吉两度延期回复问询,保荐机构竟未主动督促披露具体原因,反而默许企业以“财务过期”为由中止审核。这种操作,是否在变相回避问询函中的尖锐问题?要知道,北交所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审核重点正是核心技术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若百瑞吉无法在问询中自证清白,即便后续更新财报,也难逃更严苛的监管审视。

资本市场的“考场规则”

北交所的审核规则并非针对百瑞吉一家企业,而是整个资本市场运行的基础。财务报告的有效期、审核问询的回复时限,这些规则的存在是为了确保资本市场的透明性和效率。但对于像百瑞吉这样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这些规则有时显得过于刚性,难以适应行业的特殊性。

资本市场的规则本质上是一种“考场规则”,它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合格”。但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研发周期的不可控性使得它们很难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节奏来规划自己的发展。这样暴露了生物医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面临的两难局面:一方面需要尽快上市融资以支持研发,另一方面却难以在资本市场的规则下保持节奏的稳定。

这种规则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或许正是百瑞吉中止审核事件的深层原因。

生物医药IPO的“凛冬信号”

百瑞吉的窘境并非孤例。2025年以来,北交所已对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发出“灵魂拷问”:某基因检测公司因研发费用资本化比例过高被要求重新审计;某医疗器械厂商因销售数据与终端记录不符遭现场检查。

在注册制“申报即担责”的背景下,监管正用“问询函显微镜”戳破行业泡沫。百瑞吉的中止,或许预示着:靠讲故事圈钱的时代结束了,唯有实打实的营收和专利才能通关。

尽管公告强调“中止非终止”,但历史经验表明,因财务过期中止的企业,超60%会在三个月内无法提交新财报而被迫终止IPO。对持有百瑞吉的投资者而言,需警惕三重风险:一是停牌期间流动性枯竭;二是若最终北交所上市失败,复牌后可能遭遇估值跳水;其三,若公司确有隐忧,不排除后续被监管层“秋后算账”。

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百瑞吉的中止审核事件,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在资本市场的规则下,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上市融资是解决资金问题的关键,但资本市场的规则往往与企业的研发周期存在冲突。如何在资本市场的规则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或许,企业需要更早地规划上市节奏,提前做好财务数据的更新和审核材料的准备;或许,资本市场需要为生物医药这样的特殊行业提供更多的灵活性,比如延长财务报告的有效期或优化审核流程。无论如何,百瑞吉的中止审核事件提醒我们,资本市场的规则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清扬君点评

百瑞吉的“财务过期”,本质上是IPO资格审查的照妖镜。当一家企业连基本信披时效都无法保证,又何以取信于资本市场?北交所的审核中止,看似宽容,实为警告:想上市?请先学会对规则心存敬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