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出手!要推动电动重卡跑长途
第一商用车网 谢光耀
新能源重卡产业链的“蛋糕”究竟有多大?
连几乎不涉足商用车领域的华为都被吸引了。
4月22日,上海车展前夕,2025华为智能电动&智能充电网络战略与新品发布会在沪举行。第一商用车网注意到,会上华为数字能源首次提出重卡全液冷兆瓦级超充技术,并正式将“15分钟重卡补能”作为核心能力,旨在克服行业与客户“痛点”,进一步加速重卡电动化甚至推动新能源重卡驶上中长途干线。
华为亲自“下场”,入局新能源重卡充电市场,对行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冲击呢?
请看第一商用车网带来的分析报道。
华为重卡兆瓦超充模式的设计与构想
金字塔尖的明珠!重卡电动化“加速度”
国内商用车市场,重卡是金字塔尖的明珠,而新能源重卡又是重卡市场的“明珠”。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掌握的数据显示,2025年1-3月,国内新能源重卡终端销量达到3.03万辆,同比增长177%,渗透率上升至19.71%。换句话来说就是,国内每卖出100辆重卡,就有20辆是新能源重卡。并且,重卡电动化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加速度。有观点预测,2025年,国内以纯电动重卡为绝对主力的新能源重卡销量将达到15万辆,渗透率超过20%;到2028年前后,国内新能源重卡的渗透率将超过30%,达到25万+。
高成长、高增速、高渗透率预期……让大量企业投身其中,欲从这个不断扩大的“蛋糕”中分得“一杯羹”。其中的“玩家”包括三一、徐工等这样的工程机械企业,解放、东风、重汽等这样的传统重卡企业,DeepWay、零一、速豹等这样的新能源重卡新势力,以及吉利远程、广汽领程(广汽商用车)、北奔重汽等这样从传统能源转型新能源的车企。
重卡电动化被普遍看好,产业链上下游也迎来了更多商机。这次的主角,是华为。
第三波电动化!华为“押宝”重卡超充技术
与宁德时代“充电”和“换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一样,华为旗下的数字能源事业部在商用车领域All In 超充,也即人们熟知的“超级快充”技术。
“汽车电动化第三波浪潮已经到来。”华为数字能源副总裁、华为数字能源数据中心能源及关键供电产品线总裁何波认为,汽车电动化第一波浪潮是公交车、出租车和网约车的电动化,目前的渗透率已达到70%;第二波浪潮是私家车,目前的渗透率超过50%;第三波浪潮就是作为生产资料属性的重卡和轻卡,近年来正迅速进入爆发期,其中,重卡的电动化率在去年达到了13.6%,今年一季度上升至近2成,3月份的单月渗透率更是达到20.93%。
“重卡物流是降碳关键阵地,但充电慢、补能网络不健全是重卡电动化的核心短板,突破兆瓦超充技术是关键。”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表示。他举例说道,四川某个矿山上采购了一批电动重卡,由于每天要花3小时充电(单次1小时,日均3次),运力减少了20%,少拉货导致采购电车所带来的节油效果被抵消。另外,在成渝物流干线上,已投入运营的新能源重卡车辆往返一趟需要充6次电,但由于站点少,补能不连续,充电路上耽误了很多时间,导致运力减少了25%。
“重卡是生产工具,时间就是效率和金钱。”侯金龙认为,“提升补能效率是突破电动化的关键。”为此,华为在两年前就布局新能源汽车超充站,并且在乘用车领域率先取得突破。2025年,华为数字能源事业部开始启动面向电动重卡的全液冷兆瓦级超充站,并在山东临沂投入了第一座站。
华为出手,新能源重卡尤其纯电动重卡的“短板”会被很快克服吗?
多方联合、互补短板,华为要推动电动重卡跑长途
克服市场“短板”与“痛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其中的关键痛点在于,超充是一个系统工程,光有超充站,电池与车辆技术如果跟不上甚至滞后,那么华为超充所提出的“15分钟重卡补能”就是空中楼阁。
关于这一点,华为也有清醒的认识。“重卡超充技术上下游存在断点,仅大功率充电无法提升补能效率。”何波分析道。超充要求新能源重卡动力电池充电倍率从1C向3.5C提升,但这势必会造成动力系统发热量提升5倍;而电池散热功率一旦从8KW提高到40KW,整车散热功率就要同步提升,这将大大增加整车成本并导致增加的散热系统侵占载货空间,减少载货量。但如果不增加电池和车辆的散热能力,动力电池在充电时出现的高温就会导致超充桩的充电功率快速降额,最终无法发挥超充的效果。
无疑,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的资源非常多。
为此,华为数字能源从两年前就携手合作伙伴,意在彻底打通产业断点。一方面,在整车生态方面,华为与欣旺达等电池厂商和9家主机厂组建了“超充联盟2.0”,从设计端进行联合研发,在30-50款超充重卡车型上共同定义了首个电热一体兆瓦充电接口,真正实现了充电桩、整车以及动力系统的同时间、同空间全液冷散热。另一方面,在充电生态方面,华为数字能源采取开放态度,充分运用各地人脉与资本,与众多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商用车超充网络,构建兆瓦超充一张网,推动重卡电动化从封闭与半封闭场景走向全场景。
“我们迄今取得了四大成果,一是系统散热能力提高6倍;二是电池充电倍率达到3.5C以上,电池寿命具备5000cls,解决了大倍率充电散热与电池循环寿命的矛盾;三是零下40度仍可低温超充;四是可保证2400A兆瓦标准持续稳定输出。” 何波透露道。在第一商用车网看来,最后一点尤为关键,要实现华为提出的 “SOC从10%到90%只需15分钟”以及“充电五分钟、行驶百公里”目标,那么双枪最大2400A电流的超充时间就不能是短短几分钟。
“由于拥有适应物流极端环境、高低温均可全液冷超充的核心能力,华为与主机厂联合开发的新能源重卡产品具有极佳的收益。根据我们的测算,相比非超充电动车型,超充49T重卡的补能效率提升了4倍,运输效率提升15%;相比传统动力车型,超充49T重卡每公里可节约1.5元,一年节省15万元,三年便可省出一辆车。”何波总结道。
在此基础上,华为数字能源已经规划出清晰的实施路线图。在短距场景,华为重点聚焦提升充电效率,进一步提高倒短运输的出勤率;在中距场景,通过每天节约3小时补能时长,提升车辆15%运输效率,华为在山东临沂-青岛物流干线上尝试大宗运输并推动山东蔬菜进京、进沪;在长距场景,华为联合多家超充站生态合作伙伴在西北地区建设约2000公里的超充绿廊,光储融合,形成较为密集的超充基础设施网络,降低长距离运输50%的能源成本,让电动重卡真正驶上中长途高速。
结束语
纯电动重卡批量化驶上高速公路,从事中长途干线运输,还需要几年?
在超充路线发布之前,业内普遍认为至少还有三年,2028年以前,电动重卡将主要围绕中短途场景,对柴油车和燃气车进行大规模替代。然而,华为的“技术入局”和“系统布局”,很可能大大缩短这一时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超充电动重卡在中长途干线场景中“大放异彩”,而重卡的电动化率提升至40%以上也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