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助力,冯德莱恩称欧盟将转向亚洲,中国终于等来这一天?

军事 04-17 阅读:9 评论:0

在特朗普政府持续加码对欧关税的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密集表态,释放出欧盟战略转向的强烈信号——深化与亚洲的合作,以应对美国单边主义冲击。这一转向不仅关乎贸易争端,更折射出全球权力格局的深刻重组,堪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作为亚洲核心经济体,正以开放姿态主动推进中欧合作,为这一变局注入关键动能。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4月起推行“对等关税”政策,针对欧盟商品加征高达20%的额外关税,涉及农产品、工业品及数字服务领域。冯德莱恩多次谴责此举将“重创全球经济”,并警告欧盟已制定“强有力反制计划”,包括对美科技巨头征收数字关税、动用《反胁迫工具》打击服务贸易等。尽管双方暂缓部分关税措施90天以争取谈判空间,但冯德莱恩直言:“跨大西洋关系已至转折点,不可能回到从前。”

这一裂痕暴露了美欧传统联盟的脆弱性。特朗普将贸易政策工具化,要求欧盟购买价值3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以换取关税减免,被欧盟视为“经济胁迫。而欧盟内部对美态度的分歧(如德国呼吁对华合作、西班牙频繁访华)进一步削弱了其集体应对能力。

面对美国压力,冯德莱恩明确提出欧盟将“加速战略自主”,并将目光投向亚洲。其核心路径包括:

深化中欧经济纽带:2023年中欧贸易额达7400亿欧元,逆差缩减27%,合作领域从传统贸易扩展至绿色能源、数字基建与科技创新。欧盟内部如西班牙、匈牙利等国已通过双边合作探索新增长点,德国经济部长更公开呼吁“对华合作优先”。

拓展东南亚伙伴网络:欧盟正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推进贸易协定,旨在构建“非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体系”。这一布局既为分散对美依赖,亦为对冲中国影响力,形成多元制衡。

数字主权与技术联盟:针对美国科技巨头的数字霸权,欧盟计划推出统一数字关税,并联合亚洲国家制定数据治理规则,试图打破硅谷垄断。

面对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中国始终强调开放包容的多边主义,并通过实际行动为欧盟提供战略选择。在4月8日中欧领导人通话中,中方明确表态愿与欧盟“携手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并提出扩大市场准入、深化绿色能源与数字技术合作等具体路径,展现了推动中欧关系升级的诚意。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5.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2.8%,凸显双方经济的高度依存。

原本中欧推动合作阻力比较大,特别是因为乌克兰战争带来的破坏性力量非常强。然而,美国的单边主义客观上成为中欧走近的催化剂。特朗普要求欧盟购买3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以换取关税减免,这种“经济胁迫”迫使欧盟加速转向亚洲市场37。而中国以“不设前提”的合作姿态,为欧盟提供了战略回旋空间。正如欧洲政策中心研究员所言:“重新规划贸易路线需要时间,但中欧合作的战略价值已超越双边范畴”。

冯德莱恩的“转向亚洲”宣言与中国的开放举措,共同勾勒出全球秩序重构的轨迹。中欧合作不仅是应对特朗普关税战的权宜之计,更是推动多极化、抵御逆全球化的长远布局。若双方能超越短期博弈,在制度型开放、技术共研等领域实现突破,或将为百年变局书写最具建设性的注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