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中国撤回反制,特朗普决定再宽限24小时,中方公布黄金储备
特朗普的强硬姿态已经很难维持。在施压中方撤回反制未果后,特朗普悄然将期限又延长了24小时,释放了什么信号?而在另一边,中方公布了黄金储备,一项细节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具体内容是什么?
眼瞅着美股瞬间暴跌5%,苹果、特斯拉市值蒸发千亿。 但中国大A股却在短短一天内稳住阵脚,收盘翻红。
中国只用了一招——连续5个月狂囤7370万盎司黄金,相当于全球央行同期买金量的18%! 黄金、稀土、供应链重组,中国正用一套组合拳,让美国尝到“搬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
最近,特朗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我国加码关税。面对美方这一做法,我方的态度就是“奉陪到底”。眼看我国的做法如此强硬,没想到美国高官率先坐不住了。直接暴露了特朗普加码关税的真实目的。而看到美国这一做法,我国也不忍了!
昨天夜里12点左右,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上紧急发文。宣称只给中国最后24小时,若中方还不撤销对美反制,将要拿中方“试刀”。
在4月4日下午6点,华盛顿凌晨6点左右的时间,面对特朗普强征34%的对等关税,中方第一个站出来打了7拳反制措施,拳拳到肉,这都是因为对等关税。
对等关税的含义很简单,那就是你对我加征多少关税,那么我也可以对你加征相同数额的关税。就比如美国对我们加征了34%的关税,那我们反过来对美国也加征34%的关税,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是特朗普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当即威胁中国说不许反制。
七年前,中美贸易摩擦,中国选择让步。七年后,面对同样的压力,中国已不再是过去的中国,曾经,美国用关税大棒挥向中国,迫使中国让步。如今,故技重施,美国却发现,中国早已不是七年前的中国,这根大棒,反而打在了自己身上。
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关税战,本想复制七年前的“成功”经验,迫使中国再次让步。然而,他们显然误判了形势,低估了中国的实力和决心,最终将自己逼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场贸易摩擦的背后,实质上是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博弈与底线较量。
历史往往充满着令人啼笑皆非的巧合。七年前,初次交锋的中美贸易,以中国的让步告一段落。这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源于实力差距,而是由于中国对特朗普政府的“三板斧”缺乏预判,准备不足。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步步紧逼,中国并未选择忍让,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制措施。在贸易领域,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以牙还牙,寸步不让,表明了坚决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
与此同时,中国在金融领域也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连续数月增持黄金储备,不仅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除了贸易和金融反制,中国还在产业链重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方面,通过东南亚等地进行转口贸易,巧妙地化解了部分关税压力。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国产替代产业,例如华为的麒麟芯片、比亚迪的电动汽车,以及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关键突破,都标志着中国在摆脱对外依赖,掌握核心技术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稀土资源领域的战略布局,更是对美国的关键反制。稀土是许多高科技产品和军事装备的关键原材料,而中国在全球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
通过将稀土列入出口管制清单,中国精准地打击了美国军工产业的命脉,使其在贸易战中处于被动地位。
关税战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美国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美国企业利润受损,消费者承担更高的商品价格,这些都表明关税政策的失败。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压力巨大,也进一步限制了其在贸易战中的回旋余地。
在国际层面,美国也面临着盟友的离心离德。德国等国家将存放在美国的黄金运回国内,表明了对美国经济政策的不信任。而美国试图通过军事威胁对中国施压的策略也难以奏效,因为其军工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依赖于中国的稀土资源。
这场中美贸易摩擦,本质上是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战略与底线的较量。这场博弈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双方的综合国力、经济结构和战略选择将最终决定这场博弈的结局。
中美贸易摩擦也对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可能会促使全球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未来,中美两国需要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在某些领域,合作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应对全球性挑战。而在其他领域,竞争将继续存在,但应该遵循公平合理的规则。
这场贸易战最终将走向何方?中美两国能否找到新的合作模式?全球经济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网友评论
-
2025-04-11 12:55:19
我就不知到七年前和现有多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