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第5次喊话李嘉诚:停止交割!莫留千古骂名!李嘉诚回应来了
近期,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计划将其全球43个港口的经营权,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
那一交易不仅涉及巨额资金,更关乎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
面对那一事件,官方多次发声,希望李嘉诚能够悬崖勒马,停止交割,但李嘉诚的回应却引发了更多的争议。
据悉,李嘉诚计划出售的港口资产覆盖23个国家,涉及199个码头泊位,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重要港口。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贸易的咽喉要道,每年承载着超过14000艘货轮的通行,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一旦那些港口的控制权落入美国人之手,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由此,自3月4日李嘉诚宣布出售港口计划以来,官方已经多次发声,希望其能够停止交割。3月13日,《大公报》首次发文《莫天真,勿糊涂》,提醒李嘉诚认清形势。
随后,国家港澳办转载该文章,将其定性为“对全体港企的警示”。
此后,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和现任特首李家超也分别发声,强调商人也有祖国,任何交易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共利益。
3月21日,《大公报》再次发文《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明确指出这笔交易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涉及国家利益。
文章强调,如果商家企业能够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内将会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反之,若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国家安全,将会背上“千古骂名”。
面对官方的多次喊话,李嘉诚的回应却显得格外冷淡。
他通过长江和记实业公司发布了2024年的业绩报告,声称公司净利润下降了27%,港口业务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9%。
然而,据相关新闻显示,那一数据并不能掩盖港口业务的高利润率——其年收益超过50亿港元,利润率高达45%,堪称“现金奶牛”。
此外,李嘉诚一直未对官方的警告做出正面回应,甚至取消了原定的记者会。
那种沉默和回避的态度,让外界对其真实意图产生了更多质疑。
那么,五次喊话为何叫不停一桩买卖?
《大公报》连续五次发声,用词一次比一次急迫。
3月21日那篇"停止交割"的社论,让街边报摊的报纸半天卖光。
可长和集团在公布2024年业绩报告时的回应,就像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商家一样,反复强调“只是小本生意”。
对比华为宁愿损失百亿也不交数据的硬气,曹德旺把百亿利润投入制造业的坚持,李嘉诚的格局多少小了点。
当年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发家致富,如今成长为骄傲的企业,在关键时刻却不为国家的大局考虑,多少令人有些心寒。
另外,想起10年前,96岁的李嘉诚大规模抛售内地房产,累计回笼资金约2500亿。
随后将4000亿资金投向英国能源、通讯等领域,当英国拿到李嘉诚的投资后,着实将其视为了“座上宾”。
可以说,一直以来李对我国总有些“离心离德”。虽说商人逐利没有错,但过分的考虑利益就少了人情味。
不过也有消息称,十年前,李嘉诚就想把港口卖给中国国企,当时李嘉诚的估价是1207亿人民币。
但国内企业认为李的出价太高了,没法接受。由此一直拖到了现在,最后李嘉诚把港口以1657亿人民币的价格,卖给美国财团了。
要是那样的话,过多的批判李就显得有些不合理了,毕竟人家当时第一时间想到了国内,只是“给你机会,可是你不争取啊”。
另外,金融市场上,对李嘉诚的这一交易计划也做出了反应。
相关资料显示,自交易公告发布以来,长和系上市公司股价跌跌不休,长和、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长实集团四家公司市值蒸发超过780亿港元。
这种市场反应,无疑是对李嘉诚决策的一种“用脚投票”。
在舆论方面,李嘉诚的行为也遭到了广泛批评。
许多网友将其定义为损害国家利益的代表,甚至高呼要“没收其财产”。这种舆论压力,让李嘉诚的形象受到了极大冲击。
李嘉诚作为一位商业传奇人物,其商业决策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此次出售港口的计划却引发了如此多的争议,足以说明其决策的严重性。
官方的多次喊话,不仅是对李嘉诚的提醒,更是对所有企业家的一种警示:在大是大非面前,商人也有祖国,任何商业决策都必须符合国家利益。
李嘉诚的回应虽然试图通过数据来证明其决策的合理性,但这种数字游戏并不能掩盖其行为背后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最后还是希望,李嘉诚能够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停止交割,避免留下千古骂名。
读者们,关于“李嘉诚出售港口的背后”,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网友评论
-
2025-03-25 22:44:57
李老头活该被骂,网上看到的,2015年,和记给我们的出价是26-28倍 EBITDA ,而且只卖40%股份,没有控制权。这次和卖给贝莱是13倍 EBITDA 所以,2015年和记给我们的出价,说是漫天要价,完全不为过,是这次给贝莱德的出价的两倍以上。 正常情况下,只是入股40%,给的价格应该是低于带有控制权的80%股份。 结果和记倒好,入股40%给的价格对应估值,反倒远高于这次贝莱德。 所以,2015年和记给的价格,是比市场正常价格高出两倍的价格,而且还没有制权。我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不可能用过高的价格去收购,这等于是在给李某送钱。
-
2025-03-26 02:51:53
文章一堆错误信息,我给各位一个数据: 2015年国企要买李的港口公司(该公司管理、经营老李旗下所有港口包含中方的停泊位),李报价1500亿占40%股份,且是b股没有决策权,有分红权。 2025年要卖的是不包含中方的所有海外停泊位80%经营权,卖价1650亿。 而这十年间,老李港口业务总利润已经破千亿,中方港口占比不到20%。 那么我们简单计算一下:2015年报价1500亿,扣除这十年的分红起码最少400亿,等于今年用1100亿买下整体100%的40%。 而2025年卖的是摘除了中方的所有海外停泊位的80%经营权,等于(整体100%-中方20%)✖️海外80%,也就是整体的65%左右。 我寻思着,40%卖1100亿,65%卖1650亿,怎么有人说是贱卖[汗]? 还有两个所有人、媒体都故意忽略的点:1老李的港口只是停泊位,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说白了就是租的,现在要转租,你们谁租房没到期要转租不得经过房东同意? 2媒体都在骂他卖巴拿马港口,会错误以为整条巴拿马运河都是老李的,但老李在巴拿马运河业务只有两边的各一个停泊位,如果不懂,那我就比做高速公路,高速路是国有的,服务区是外包的
-
2025-03-27 18:04:35
你这16.23年国资出价收购被拒的消息从哪来的?收购比例是多少? 你这段发言里最后的信息就在错误,现在所有媒体无论按什么心,说的都是李在卖海外港口(不含大陆和特区)80%经营权,但到你这就成1700亿卖所有港口100%了,可见你的嘴和脑除了骂就是骂[抠鼻]
-
2025-03-26 02:15:06
今天他敢交易,明天他就会因为公司经营手续存在异常而被冻结资产,除非他立马出国跑路 [静静吃瓜][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