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苏-35弥补装备空档期,可以借鉴一些新技术,最主要是发动机

资料图
歼-20、歼-16和苏-35是三种完全不同的战机,歼-20是四代机,2017年刚刚入役之初,尚未形成战斗力。歼-16是多功能战机,主要负责远程火力支援和各种打击任务,属于“炸弹卡车”。而苏-35则是空优制空型战机,主要负责争夺制空权。由于苏-35是苏-27系列战机的终极改进型,对于我们从歼-11B开始自行研发后续系列战机的最终改进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之所以看中苏-35,一方面是由于苏-35(当年设计型号是苏-27M)是苏-27完美升级版,同时苏-35早在2008年就首飞,相比较而言,我们的歼-11B是2007年才服役。而咱们周边某些国家陆续也有新的先进战机服役,对咱们而言,制空压力有些大。歼-20恰巧尚未形成战斗力,需要苏-35来填补这个空窗期。

资料图
由于咱们当年购买苏-35前一是有现实需求,二是看中它的制空能力。所以我们还是下定决心要买24架,时间上看咱们的歼-20和歼-16都是2011年以后服役,距离形成实际战斗力还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凑巧的是苏-35在2016年交付咱们的时候,歼-20、歼-16也差不多同一时间交付部队。此时苏-35距离首飞已经8年过去了,性能相当稳定。而且咱们的尖子飞行员当年都是飞俄系的苏-27战机出身,对于系出同门的苏-35上手非常快,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而歼-20、歼-16是新研发的战机(当时也没有预计到研发会如此顺利),由于刚刚交付部队,性能并不是很稳定,所以距离形成实际战斗力还需要几年时间。

资料图
事实上,苏-35回来没多久就参加来南海巡航,可见对于性能成熟的苏-35,咱们上手还是很快的,并且在后续的巡航行动中陆续有歼-16的参与。但是在战术选择上苏-35是司职制空,而歼-16则负责火力支援,两者在任务上还是区别很大的。

资料图
其实关于苏-35,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很多,尤其是它的117S发动机和矢量尾喷。总体上咱们空军的主力是歼-20、歼-16、歼-11B、歼-10C,其中绝对的主力当然是四代机歼-20,据悉咱们目前歼-20一年的产量约在36架左右,服役至今已有近百架入役。随着歼-20和歼-16的顺利服役逐渐形成战斗力,未来对苏-35的需求也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