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兵败危机,明朝政权岌岌可危的根源
历史
09-19
阅读:34
评论:0
全文共1176字,阅读时间3分钟
相对比唐朝的沉沦,明王朝的历史则充满了波折。尽管明成祖朱棣是一代雄主,成功平定了靖难之役,使得明王朝在短期内实现了内部安定。然而,历史的轮回似乎在明王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重演。明王朝再次踏上了唐王朝的老路,宦官开始掌权。
回忆往昔,明成祖朱棣时期曾征服了瓦剌部落,使这个部落对明朝恭敬有加,并每年进贡土特产。然而,一次未经允许的求亲事件悄然发生。当时的翻译官马云为了私利,擅自答应瓦剌部落的求亲请求。
在这关键时刻,宦官王振极力主张明英宗朱祁镇亲征。他以为皇帝亲自出征能提振士气,然而他过于简化了战争的复杂性。明朝军队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忙上路,甚至有士兵在半路上因饥饿而亡。当他们抵达山西大同时,王振仍想继续北进,但被镇守大同的官员劝阻,认为可能会失守。然而,军队还是在王振的坚持下掉头回京。
消息传回北京,明朝中央政府陷入混乱,高级官员纷纷带着亲属逃走。这一事件对明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在经济方面,战争的经费以及赎回明英宗的巨额赎金使明朝损失惨重。这使明朝从一个被瓦剌部落进贡的国家转变为需要向其卑躬屈膝的国家,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后语:“土木堡之变”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主要源于明英宗时期已经出现的宦官掌权问题。虽然明代宗朱祁钰没有重用宦官,但在他病重后,明英宗在宦官曹吉祥的帮助下重新登基。曹吉祥成为第二个王振,明朝因此走向了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