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32席,魏德尔将东山再起,德国大选的“最大输家”已经出现

国际 03-31 阅读:28 评论:0

随着联邦议院选举结果尘埃落定,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以152席的惊人成绩跃居议会第二大党,与前执政党社民党拉开32席差距。这场选举不仅让社民党沦为"最大输家",更预示着德国政治生态的深刻转向。

根据联邦选举委员会最新数据,联盟党以208席守住议会第一大党地位,但其29%的得票率较上届已显颓势。社民党仅获120席的惨淡成绩,折射出选民对现任政府治理能力的强烈不满。更令人瞩目的是选择党异军突起,其席位较民调预测激增20余席,在630席议会中占据近四分之一话语权。

组阁谈判陷入僵局,折射出德国政坛的深层裂痕。联盟党虽明确拒绝与选择党合作,但社民党120席的羸弱实力难以支撑稳定的"黑红联盟"。

若强行拉拢绿党组建"黑红绿"政府,右翼的联盟党与左翼政党间的理念冲突恐重演现政府"议而不决"的困局。分析人士指出,即便组建少数派政府,新内阁在难民政策、能源转型等核心议题上的决策效率将大打折扣。

自2022年接纳超200万难民以来,德国社会治安事件激增35%,民众不满情绪持续发酵。选择党借势推出"零容忍"移民政策,与联盟党合力推动的《非法移民驱逐法案》已引发前总理默克尔公开批评。值得关注的是,两党在限制移民规模上存在共识,这可能为未来政策调整埋下伏笔。

掌握152席的选择党公开反对军援乌克兰,其党首魏德尔多次强调"应通过谈判结束冲突"。这种亲俄倾向与德国现政府的强硬立场形成尖锐对立,随着选择党影响力扩大,德国在欧盟对俄政策中的主导地位恐遭削弱。

莫尔堡电站的爆破拆除引发民众强烈反弹,这座耗资30亿欧元、尚未完全投产的清洁煤电项目,在环保名义下被夷为平地。选择党借机抨击现政府"为意识形态牺牲国家利益",其务实形象与默克尔时代的审慎作风形成微妙呼应。最新民调显示,41%的德国民众认为魏德尔团队的政策主张更贴近国家实际需求。

政治观察家指出,社民党的溃败源于多重失误:既未能有效控制难民危机,又在能源转型中采取激进策略,更低估了民众对经济滞胀的不满。随着选择党持续蚕食传统政党的基本盘,德国政坛"向右转"趋势已难以逆转。这场政治地震的余波,或将重塑欧洲最大经济体的未来航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