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薪万元的短剧专业火了!这到底是教育支棱起来了,还是市场吹的大泡泡?

推荐 04-21 阅读:0 评论:0

最近刷到一个新闻,郑州一所高校,居然开了个"短剧专业"!听说学生们还没毕业,就被各大公司抢着要,演个男女主角一天就能拿一万块,就连打杂的小助理,一天也有400块!

看到这新闻,我直接愣住,然后默默想起了我的大学时光。我学的是听起来挺厉害的"广播电视学",写稿子、拍片子、剪视频,好像啥都学了点。但结果呢?啥都会一点,等于啥都不精通(当然,也赖我自己当年没少摸鱼)。一毕业傻眼了,人家公司要的是能立马干活的"专才",不是我这种啥都懂点的"通才"。

再看看我弟弟那边,他选了个"新能源汽修",听着好像没那么"高大上"吧?结果今年一毕业,直接进了理想汽车,那薪资愣是甩开同龄人一大截!这对比,真是扎心了......让我忍不住琢磨:这大学专业,到底是名字好听重要,还是真能解决实际问题、换来饭碗重要?

这么一看,郑州这个短剧专业的出现,好像就挺顺理成章了。听新闻说,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也是做了不少功课,2024年瞅准了市场,就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下面搞了个"微短剧方向班"。他们还挺会玩,直接拉着头部的短剧公司一起搞"产教融合",学生们在学校就能真刀真枪地参与拍短剧的全过程。

这种"市场缺啥,学校补啥"的操作,让我想起去年教育部砍掉了一批跟不上时代的大学专业。那些专业,当年可能也是响当当的,但跟社会需求脱节了,最后只能黯然离场。

这就引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现在的大学教育,到底是该乖乖跟着市场跑,还是应该有点骨气,"引领未来"呢?

叫好的人觉得

这必须与时俱进啊!河南的短剧搞得风生水起,郑州还喊着要当"微短剧之都",大学赶紧跟上,培养对口人才,这不是正好嘛?学生一毕业就有工作,工资还高,简直完美!

但另一边,泼冷水的人也来了

短剧这玩意儿,能火多久?会不会就是一阵风?风停了,这些学生学的技能不就砸手里了?教育的根本,难道不是培养学生的长期竞争力,怎么能光盯着眼前的热点呢?

这两种声音,好像都有点道理。

其实啊,争论归争论,咱们不妨跳出来看看。不管是我的"广播电视学",还是我弟的"新能源汽修",或者是现在这个火爆的"短剧专业",一个专业有没有价值,说白了,就看它跟社会需不需要、能不能解决问题。现在这时代变化快得像坐火箭,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调整姿势。

专业这东西,真没必要捧得那么高。关键在于,它是不是"管用"。短剧专业为啥这么快就火了?因为它实实在在地填上了行业的人才缺口,帮学生解决了"毕业即失业"的焦虑,顺便还给影视行业添了把新柴火。

所以,与其挤破头去追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名校光环"、"热门专业",不如踏踏实实看看市场需要什么,自己擅长什么,选个真能让自己"值钱"的方向。就像我弟,新能源汽修,听着普通,但踩准了风口,照样成了"香饽饽"。

说到底,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能真正创造价值的人,而不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精致的知识罐头"。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往前走。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也许真该破除"专业定终身"的老观念了。多关注市场变化,多打磨自己的真本事,找到那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位置,比啥都强。

而大学呢,也得琢磨琢磨了。既要守住教育的底线和良心,也得有勇气拥抱市场的变化,多给学生们搭几座通往现实世界的桥。

这事儿,你怎么看?大学专业,到底是"高大上"重要,还是"接地气"实在?评论区唠唠呗,分享你的故事和想法!

网友评论

耀见

欢迎来到耀见,我会每天发布我的笔记,我们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