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坛司法连环炸, 李在明逆袭背后的权力角力
韩国政坛在近期内经历司法连环地震:在野党党首李在明二审逆袭无罪,总理韩德洙惊险躲过弹劾,总统尹锡悦却深陷弹劾漩涡。这场司法风暴不仅改写三位政坛巨头的命运,更撕开了韩国民主体制的深层病灶。
3月26日,首尔高等法院推翻一审判决,宣告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违反《公职选举法》罪名不成立。这场胜利堪称政治奇迹——2024年11月,李在明因在总统竞选期间质疑“朝鲜介入仁川机场项目”被判缓刑,若判决生效将彻底断送其2027年总统竞选资格。
就在李在明脱罪前两日,宪法法院以7:2票数驳回对总理韩德洙的弹劾案。这场始于12月的政治追杀,指控其协助尹锡悦阻挠在野党提名宪法法官。尽管最终保住职位,韩德洙的政治信誉已遭重创——民调显示其支持率跌至19%,63%民众认为其“丧失中立立场”。这场弹劾闹剧暴露总统与总理间的微妙制衡。韩德洙虽属执政党,却因拒绝为尹锡悦的“紧急状态令”背书遭秋后算账。《亚洲日报》分析称:“总理职位已成政治避雷针,既要替总统挡箭,又得防背后冷枪。”
当李在明与韩德洙暂时脱险,总统尹锡悦正面临1997年宪政危机以来最严峻挑战。宪法法院受理的弹劾案指控其三大罪状:滥用紧急状态权、干预司法任命、秘密推进日韩军事协议。若弹劾成立,尹锡悦将成为韩国第三位被罢免总统,触发60天内重新大选。执政党内部裂痕加剧这一危机。国民力量党前党首李俊锡公开呼吁“总统应为政局混乱担责”,而《朝鲜日报》曝光的青瓦台录音显示,尹锡悦曾怒斥检察官“连条狗都管不好”。司法界消息人士透露:“已有三名宪法法官收到死亡威胁,压力远超朴槿惠弹劾案时期。”
韩国看似热闹的司法博弈,实为民主失能的危险信号。共同民主党借李在明案重塑“受迫害者”形象,尹锡悦则试图通过弹劾案转移经济治理失败的压力。这种“司法武器化”策略正在腐蚀制度根基——宪法法院公信力跌至历史新低,83%民众认为“审判结果取决于政治交易而非法律事实”。
《东亚日报》警告:“当司法沦为政治续命丹,韩国恐重演全斗焕时期的黑暗循环。”眼下唯一出路在于启动制度改革:削减总统特权、建立司法防火墙、重构政党融资体系。否则,今日法庭上的胜利者,终将成为明日民主崩塌的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