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撤离国际空间站,计划今年退出

财经 04-27 阅读:25 评论:0

俄罗斯航天员从国际空间站撤离,计划今年彻底退出

4月20日,搭载俄罗斯宇航员阿列克谢·奥夫奇宁、伊万·瓦格纳和美国宇航员唐纳德·佩蒂特的“联盟MS-26”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地球,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成功着陆。

他们可能成为俄罗斯最后登上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

俄罗斯副总理鲍里索夫和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均表示,俄罗斯计划从2025年起逐步退出国际空间站。

俄罗斯决定今年退出国际空间站的主要理由:

一是,国际空间站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科研能力大大降低。

二是,太烧钱,国际空间站每年维护成本高达50亿美元。

2025年的任务可能是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的“谢幕演出”。

国际空间站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观光旅游,接待各国的太空游客。

随着ISS的老化和新空间站的建设,太空旅游可能成为未来ISS的次要任务;

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是ISS的最大客户。

SpaceX的“龙”飞船主要执行NASA的商业乘员计划,负责将职业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旅游费用极高(如2022年报价5500万美元/人),远超普通商业航天活动。

随着国际空间站逐步退役(计划2031年坠入太平洋),SpaceX可能转向商业空间站或月球轨道平台开展旅游业务。

2025年,俄罗斯退出后,国际空间站是否还能运行?

这次俄罗斯不仅要撤离航天员,还要带走自己国际空间站的俄属舱段。

俄罗斯是国际空间站的“诞生功臣”:1998年发射的“曙光”号功能货舱是国际空间站首个舱段,其“和平号”空间站技术为国际空间站奠定基础。

俄罗斯计划从2025年起逐步退出,将其在国际空间站的舱段(如“曙光”号、“星辰”号)剥离,用于自建空间站。

俄罗斯一边说空间站老化,一边说要用“曙光”号、“星辰”号建立新的空间站。

说白了就是,俄罗斯不想再和欧美国家玩耍。

俄罗斯掌握空间站建造核心技术(如大直径舱段对接、生命保障系统),且“科学号”实验舱已具备扩展能力,可快速形成新空间站核心。

现在越看美国的航天技术越像一个世纪大骗局。

俄罗斯这样做,既降低建造成本,又延续技术血脉,可以快速的建立自己国家的空间站。

“曙光”号与“星辰”号是国际空间站的核心枢纽,在空间站的建造、运营及国际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曙光”号:作为国际空间站的首个舱段,它提供了电源、推进、导航、通信、姿控、温控、充压的小气候环境等多种功能。

“星辰”号:作为服务舱,它提供了空间站一部分的生命保障系统,是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舱,兼具储备燃料的功能。

“曙光”号和“星辰”号,一个是国际空间站的心脏,一个是国际空间站的大脑。

俄罗斯要是执意带走这两个舱段,国际空间站估计要提前退役。

NASA曾尝试用“天鹅座”货运飞船进行轨道抬升,但技术难度过高,且仍高度依赖俄罗斯技术,被迫放弃。

SpaceX的“龙”飞船和“天鹅座”货运飞船,可以在俄罗斯退出后承担更多的运输任务,但无法完全替代俄罗斯的推进与生命保障技术。

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等合作伙伴,可能提供部分技术支持,但短期内难以填补俄罗斯退出的空白。

美国虽掌握电力供应(太阳能帆板),但俄舱段独立供电、变轨和姿态控制能力不可替代。

俄罗斯带走“曙光”号和“星辰”号后,国际空间站将失去核心推进、姿态控制和生命保障能力。

没了俄罗斯的国际空间站很难坚持到2030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