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绿水青山的政协实践

社会 04-28 阅读:0 评论:0

全媒体记者 陈静

4月,一场由摄影爱好者、环保志愿者、政协委员接力关注与呼吁的“鹭林保卫战”在雨湖区长城乡的百亩鹭鸟栖息地上演。可喜的是,在党政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中,在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中,在普通市民的志愿监督中,“鹭林保卫战”以胜利结尾。

鹭鸟用翅膀“投票”,选择了栖息家园。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没有让这群“天空的精灵”失望。春日的湘潭市,碧水绕城郭,青山入画来。这场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还在继续。在伟人故里生态画卷的绘就过程中,湘潭市政协正以“守护莲城生态环境 政协人在行动”的创新实践,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眼答卷。

多家单位在雨湖区万楼河长制主题公园河堤开展净滩行动。

品牌赋能:让绿色理念扎根沃土

“守护莲城生态环境 政协人在行动”是湘潭市政协打造的专项民主监督创新品牌。“四坚持四强化”如同四根坚实的立柱,“五步工作法”犹如五枚稳固的锚点,托举这场持续两年的生态监督行动。

从湘江畔的巡河净滩到田间地头的秸秆禁烧,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到企业固废处置调研,1200余场监督活动织就全域环保网络。131家委员工作室,1200多次“监督春风”化作1100多件民生实事;省市县乡四级联动中,288个群众身边的环境痛点逐一消弭。当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1920件信访件以99.53%的办结率画上句号,“湘潭蓝”“湘潭绿”已成为市民手机相册里的常客。

机制创新:构建美丽湘潭共同体

美丽湘潭建设,需要凝聚广泛智慧和各方合力。政协履职新模式也在生态环保实践中探索创新。

在“党建红”与“生态绿”的深度融合中,“四个一”“党建+环保监督”工作机制正焕发独特活力:市委常委会年度谋划、政协党组季度部署、机关党组月度调度、履职支部全年贯穿,如同四股绳索拧成监督合力。

聚焦大气、水体、土壤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监督和督察,实现政协民主监督与纪检专责监督的融合贯通,这种穿透式监督,让环保督察、纪检监督的刚性约束与政协协商的柔性智慧完美结合。

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二履职党支部的组织下,委员们既在立法协商中为《湘潭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建言献策,又在“潭事好商量”平台化解城中村种菜烧草矛盾,“党建+履职”工作新格局逐渐形成。

界别担当:打造生态履职“样板间”

2024年春天挂牌的环境资源界别委员工作室,犹如一颗绿色的种子破土而出。季度主题协商、专业培训、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形成闭环,10场界别协商、“微协商”凝聚专业智慧,24次专项监督直击污染顽疾。当《湘潭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协商会上,委员们的真知灼见被写入法规条文;当“市鸟评选”政协协商座谈会上,体现城市生态特征、人文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各种“市鸟”方案引发全民热议,这个全省市州首个环保专业委员工作室,已然成为生态治理的“样板间”。

如今的莲城大地,政协人的绿色足迹仍在延伸。从固废污染治理到烟花爆竹禁燃,从植绿护绿到巡河净滩,从“湖南政协林”的郁郁葱葱到湘江母亲河的碧波荡漾,这场始于2023年的生态守护政协行动,正在书写更多动人的绿色故事。正如一位委员所说:“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政协监督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永远在路上。”这或许就是对湘潭生态答卷最好的注解。

网友评论